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课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课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16 09:0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2018中考化学复习
*
考点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程度 考查点
碳和碳的
氧化物 2015年 选择题
实验题 9 中等题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CO、CO2的化学性质
2016年 选择题
计算题 14 容易题
较难题 碳单质的性质
CO2的化学性质
2017年 选择题
填空题 8 容易题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CO2的化学性质
命题
趋势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较全面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个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相结合,且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密切联系。从近三年大庆中考内容来看,本节内容占的比例较大,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点:C、CO、CO2的性质、用途;CO2的制取、收集、检验等
*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的单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有差别
化学性质
常温下稳定性
可燃性
还原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用途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思维感悟成体系┃
原理
装置
检验
验满
*
考点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铅笔芯
钻 石
打开锈锁
电炉电极
玻璃刀
钻头
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优良的导电性能
折 光 性 强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
很软、有滑腻感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无 色 透 明
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画连线:
结 构 性 质 用 途
*
[注意]
①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于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故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②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他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
例1:下表是某同学归纳整理的复习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
D
物质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A 金刚石与石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用途不同
B 不锈钢与焊锡 都是合金 光泽不同,主要成分和性能不同
C 硫酸铜和硫酸钡 都属于硫酸盐类 前者对人体有害
D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后者可用于食品包装
*
例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D
A.原子和分子都是微观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所以分子也不能再分
B.氢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你知道吗?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C
*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也不易得电子。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_____
稳定
*
在高温下碳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考点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 可燃性
C+O2   CO2 热值:32.8 kJ/g
2C+O2 2CO 热值:9.2 kJ/g
(氧气充足)
(氧气不足)
结论:
完全燃烧放热多
*
12
32
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3:8 时,生成CO2
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3:4 时,生成CO
24
32
结论: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
CO2
CO
CO和CO2
CO和C
(碳过量)
CO2和O2
(氧气过量)
*
例3:在密闭容器中盛有6克碳和12克氧气,加热使他们充分反应后,最后,容器内的气体应该是( )
A. CO2 B. CO C. CO2和CO D. CO2和O2
C
*
2. 还原性
高温
C + 2CuO == 2Cu +CO2↑
3C + 2Fe2O3 == 4Fe + 3CO2↑
C + CO2 == 2CO
高温
高温
单质碳参与的还原反应,反应条件都是高温
酒精灯火焰上加金属网罩的作用: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D
例4:下列关于木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跟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B. 使木炭转化为二氧化碳,没有氧气就无法实现
C. 木炭与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 木炭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
*
考点3 CO的性质和用途
①可燃性:
1. 物理性质:
____色____味的气体, 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 。


略小

2. 化学性质
蓝色火焰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3CO + Fe2O3 == 2Fe + 3CO2
高温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②还原性:
*
a. 反应前,先通CO,后点酒精灯,防止______________;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CO,防止________________。
3. CO的用途
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注意:
加热时发生爆炸
灼热的铜继续被氧化
在导管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
在导管末端系一个气球
作燃料
可燃性
冶炼金属
还原性
CO比O2更易结合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
失去输氧功能而中毒。
③毒性:
b. CO有毒,需尾气处理。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在右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 )
A.H2 B.CO C.CO2 D.O2
B
*
考点4 CO2的性质、制备、检验和用途
①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___色___味的气体,___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___,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会转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




干冰
②不能供给呼吸(使生物体_________)
③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溶液显____性。
缺氧窒息
CO2+H2O==H2CO3

*
④与碱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CO2):将混合气体通过____________。
CO2(CO):将混合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 。
CO2 + Ca(OH)2 == CaCO3↓+ H2O
CO2 + 2NaOH == Na2CO3+ H2O
⑤ CO2的氧化性:
3.除杂质
NaOH溶液
灼热的氧化铜
检验
吸收
*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空气中N2的质量分数为78%
B.为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C.含有氢元素的物质都可以做燃料
D.塑料、橡胶和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
4.实验室制法(______或______与稀盐酸)
①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③实验装置:右图
石灰石
大理石
CaCO3 + 2HCl== CaCl2 + CO2 ↑+ H2O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有毒等
气体的发生装置
气体的收集装置
*
④检验和验满
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是CO2
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必须液封;
②导管伸入发生装置不能太长;
③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
例7: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
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D.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
5.工业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6.用途
①做化工原料(制汽水、纯碱、尿素等)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③气体肥料(光合作用)。
④灭火(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
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大面积减少
危害:地球升温;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反
常;生态环境变坏,人类健康受到伤害。
措施:开发绿色能源;大量推广种草和植树造林。
7.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加剧温室效应
*
例8: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B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回收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
考点5 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O2
CO2
注意: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O2在自然界不断循环,是氧
气的间接来源。但是由于CO2的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
只是影响环境,不能算污染。
*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含碳单质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CO2+H2O==H2CO3
*
你知道碳及其化合物之间怎样转换吗?你能为C、CO、CO2、H2CO3、CaCO3五种物质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吗?





*
①2C + O2==== 2CO  
②C + O2=== CO2
③ 2CO + O2 ==== 2CO2
④ CO2 + C === 2CO
⑤ CO2 + Ca(OH)2 == CaCO3↓+ H2O
⑥ CaCO3 ==== CaO + CO2↑
⑦ CO2 + H2O ===H2CO3
⑧ H2CO3 ===CO2 ↑+ H2O
小试牛刀
*
本课主要内容:
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CO的性质和用途;
3. CO2的性质、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
课堂总结
*
作业:
总复习测试P49-56
同学们,再见!
*
例: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玩起来以二氧化碳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循环,如图所示。请完成:

若A为盐类,则标号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标号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若B在常温下为气态氧化物,则标号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标号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O2+Ca(OH)2==CaCO3↓+H2O
⒈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⒉不能供给呼吸
⒊CO2+H2O=H2CO3
⒋ CO2+Ca(OH)2=CaCO3↓+H2O
⒈可燃性
2CO+O2===2CO2
⒉还原性
CO+CuO==CO2
+Cu
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