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名著导读试卷:《朝花夕拾》与《西游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中考名著导读试卷:《朝花夕拾》与《西游记》(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5 14: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中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与《西游记》

一、单选题
1.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 《战国策》,纪传体通史,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共33篇,分国编次。
C. 《红楼梦》,清代小说家曹雪芹著,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全书共120回,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D. 高尔基,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既和蔼又严格的人。
B. 《西游记》中“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家喻户晓。
C. 《水浒》中有许多位打虎英雄,其中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是武松。
D. 《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都影射当时社会现实,如《狼和小羊》《狐狸与山羊》,都揭露当时统治行的残暴和蛮横。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
B.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C.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白帝城托孤、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等故事,生动曲折,扣人心弦。
D. 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等伟大人物战胜各种人生艰难困苦的精神历程。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叙述了我留学日本期间和藤野先生相处一些事情,表现了他毫无民族偏见,工作认真负责等品格。
B.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5.下列对名著概括或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二篇。
B.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鲁迅甚至还憎恶范爱农。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D. 《琐记》中提及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水师学堂。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个精彩片段,其中“三英”是指关羽.张飞.赵云.
B. 《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写的是行者武松救下豹子头林冲的故事.
C. 《红楼梦》中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林黛玉焚诗.?
D.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二郎神抓上天后,放进太乙真人的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天.
7.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下面是对四部名著的表述:
A. 《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B. 《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宋江等都是英雄好汉。
C.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手法,刻画动物栩栩如生。
D.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赞美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 以上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此项中错误的地方应改为:_________
8.对下列文学作品信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作品中的人物如孙悟空有“斗战胜佛”的称号,沙和尚有“净坛使者”的称号.
B.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故事情节如“大闹野猪林”,写了杨志仗义救结拜兄弟林冲的故事.
C. 《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
D.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一艺术形象.
二、简答
9.名著导读。
(1)《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下面取经路上经过的地点与所遇妖怪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
A.黑风山黑风洞 熊罴怪 B.平顶山莲花洞? 金角银角大王??
C.车迟国三清观?? 六耳猕猴 D.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
(2)《朝花夕拾》最初的书名是《________》。这本书共有十篇文章,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中写到阿长谋害了我养的小宠物:________。
10.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中,鲁迅针对“卧冰求鲤”“________”“郭巨埋儿”等封建孝道故事进行了批判;“我”想去迎神赛会,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以此表达对摧残儿童心理做法的不理解的文章是《_________》;在《狗·猫·鼠》一文中,“我”心爱的隐鼠最后的命运是_________。
11.名著导读
(1)鲁迅原名___________ 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 ____________。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____________、______?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朝花夕拾》共辑入10篇文章,外加“小引”和“后记”。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是哪篇文章?_____________.
(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12.名著阅读。
①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________。
②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 ?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根据你阅读《西游记》的积累,回答30~~31题。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真假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罗刹”是谁?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 1)《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自不量力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________下;五百年后,________路过这里,揭去咒符,才从山下救出了他。
( 2)冰心的《繁星》《春水》在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________(作品名)的影响,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________”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C5.【答案】D
6.【答案】C7.【答案】B8.【答案】C
二、简答
9.【答案】(1)C?
(2)《旧事重提》隐鼠
10.【答案】老莱娱亲? ? 五猖会? ? 它顺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长妈妈不小心踩死了
11.【答案】(1)周树人 ? ?《旧事重提》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范爱农》
(4)A。
12.【答案】①大闹天宫 ??②能从反面评价唐僧,用具体事例证明。
13.【答案】①三打白骨精 真假美猴王
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14.【答案】(1)五行山?? 唐僧? (2)飞鸟集 零碎的思想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