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名言欣赏: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德(德)
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2、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采取的政策有哪些?
3、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大家认识上述图片吗?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18 科技文化的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目标导航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2.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3.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4.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什么是“两弹一星”?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2)代表科学家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1911--2009
钱学森
(2)代表科学家
(3)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1.“两弹一星”现在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最初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后来把二者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2.我们应学习邓稼先、袁隆平的优秀品质:热爱祖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品质;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易错警示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建议下,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且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而得名“863计划”。
“863计划”
2.漫步太空
1996
2008年9月25号“神州七号”
王选,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研制主持人。
激光技术
领域之三
2000年12月31号我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可载人的磁悬浮列车世纪号
863电池
“绿色电池”
我国核电站分布图
秦山
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新材料
863陶瓷
高科技三剑客:基因纳米网络技术
电子侦查机
信息技术是当今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战略技术对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
雷达
“973计划”:
1997年我国制订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999
杨利伟
三
翟志刚
载人航天工程:
2.漫步太空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州系列飞船发射情况
1.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1999年11月20日
2.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
3.神舟三号: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发射:2002年3月25日
4.神舟四号: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发射:2002年12月30日
5.神舟五号: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发射:2003年10月15日
航天员:杨利伟
6.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发射:2005年10月12日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7.神舟七号: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发射:2008年9月25日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8.神舟八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
9.神舟九号: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10.神舟十号: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11.神舟十一号: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发射:2016年11月17日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嫦娥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1.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3.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4.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5.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航天精神
航天员为了适应出舱进入太空飞行的外部真空恶劣环境,为了战胜飞船飞行中可能出现的低压和缺氧威胁,必须进入低压舱锻炼超强的耐受力。进入低压舱,如同是在雪域高原登珠峰。低压舱内可以模仿海拔5 000—10 000米的氧气环境,但这种训练却与高原环境完全不同。因为在地面登山能够从低逐步登高,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但航天员进行低压舱锻炼,从进舱开始,在不戴氧气面罩的情况下,立刻以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快速提升至海拔5 000米高度,仅仅几秒钟时间便可发现舱里的航天员出现胸闷、头痛、恶心的症状。然而他们尽管喘着粗气仍然坚持着挑战极限。低压舱的高度6 000米、7 000米,一直继续上升至10 000米……进
相关史料
行一次低压舱的训练,绝对是一次生死经历般的考验!然而,他们就是这样一个科目一个科目地向极限挑战,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创造了新的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攀登。
中国航天员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从加入航天员大队那天起,我们就时刻准备着,把一个民族的飞行轨迹向大气层外的茫茫太空延伸。”他们始终抱定一个信念:“登上飞船,我们是飞天勇士;走下飞船,我们是普通一兵。我们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但是这支队伍中不能有特殊的军人!”
相关史料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
杂交水稻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领奖
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2.代表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第三、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深入探究
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1)从小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
(2)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
(3)学习科学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我国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为青少年带来哪些启示?
链接生活
1964
1966
东方红一号
1999
杨利伟
翟志刚
袁隆平
屠呦呦
课堂小结
1、某校八年级(2)班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下面可选的题材是( )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乒乓外交” D. “两弹一星”
A
检测目标
2、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的干扰下,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D
检测目标
3、要用行动,用一个个脚印,走向中国梦。要用行动,诠释伟大的中国梦。下列人物诠释了中国飞天梦的是( )
①杨利伟 ②袁隆平 ③屠呦呦 ④翟志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D
检测目标
4、下列哪一组作品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面貌?( )
A. 《红岩》《东方红》
B. 《大决战》《平凡的世界》
C. 《茶馆》《丝路花雨》
D. 《林则徐》《哥达巴赫猜想》
B
检测目标
5、以下是对一位楷模的评价:他是一代巨匠,谱写了中国的强国之梦;又是“两弹元勋”,照亮了世界历史的天空。刻苦钻研敢探索,无私奉献独吃苦。他跨越国界,献身事业,亮过千颗太阳。据此判断,“他”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雷锋 D. 焦裕禄
A
检测目标
我们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我们正努力拼搏着。成功属于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相信自己!
教师寄语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