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课时课件(40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课时课件(40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5 13:05:29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R·七年级下册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文导入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1.掌握本文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
点我朗读
第一课时
张中行 1909年生,河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叶圣陶
丁卯年( ) 躬行( )
商酌( )  草率( )
生疏( ) 恳切( ) 
譬如( ) 朦胧( )
累赘( )  别扭( )
拖沓( )  妥帖( ) 
诲人不倦( )  不耻下问( ) 
颠沛流离( ) 修润( )
预习检查
mǎo
gōng
zhuó
shuài
shū
kěn

méng lóng
zhui
biè

tuǒ
huì
chǐ
diān pèi
rùn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说说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叶圣陶”:主要人物

1.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2、结合预习,解决难懂、易错的生字词。
☆3、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方法连接
  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阅读开头几段语气等。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说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第4段)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第6段)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第8段)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
律己严:
(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躬行君子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人之师表
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
内容上,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待人厚
1.修改文章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2.送客
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3.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律己严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写话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话”与“简洁”
核心
此二者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怎么理解第九自然段的这句话?
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某大雪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文风方面的主张时,是如何论述的?
作者通过举“了”和“太”两个常用的字为例,表现了叶先生在文风方面的简洁的主张具体到字,突出了“简洁”这一宗旨。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是不幸的消息,乐中写哀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第2段是如何说明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
孔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叶圣陶“确是人之师表”。
对 比
请说说第3段的第1句“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第3段中“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第4段中“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
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第5段中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读第7自然段,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第6段中“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一句的“不像”“坚决”体现了什么?
“不像”“坚决”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要求之严。
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读第8自然段,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作者没有选择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叶圣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但是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找出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这些评论性的语言,能表现出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现出作者的追思缅怀、景仰赞美之情。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记叙。
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的品德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通过空乏的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
1.在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本文主旨是记人。
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2.在人物刻画方面:
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3.在文风方面:
写作借鉴一:
写人记事可以用概括性句子,直接表现人物品质。
写作借鉴二 :
写人记事可以通过若干小事勾勒人物的品质。(以小见大)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怀念敬佩赞美
品德过人
文墨方面
日常交往
写文章
文风
写作的各个方面
提出希望
待人厚
写话
简洁
求完美
铭记主张

律己严

叶圣陶名言名句
  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4、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5、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6、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说说对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感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填空题。(7分)
(1)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    家。?
(3)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 ,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  )又别(  )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费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 tà ???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竞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 kǎi ????系之了。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累赘(  )????别(  )扭  拖 tà ??  感 kǎi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 ????和 ????,正确的写法分别是 ????和 ????。(2分)
(3)文段中“微末”的意思是    ????。(2分)
(4)将文段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B.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C.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D.不是为自己的流离失所,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垂柳的枝条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鹅黄的叶芽米粒一般,密密麻麻地布满柔枝。(描写)
B.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善于利用机遇。(议论)
C.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明)
D.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记叙)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 ? ? ? ? ?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 ? ? ? ? ? ? ??,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 ? ? ? ? ? ? ??,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A.淡漠了亲情??????淡忘了友情?????虚度了年华 B.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
C.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选文围绕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共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文意填空。(2分)
第一件: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先生为他描标点,深受教育。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件:“我”拜访叶圣陶先生不遇,第二天就收到他深表悔恨的回信。
2.第四段开头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①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①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②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还是送到大门外。



4.按叶圣陶先生所说,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及格”了吗?请写出理由,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二)等你回家(14分)

 (1)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2)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4)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5)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6)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7)“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8)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9)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10)“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1)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分)

2.说说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3.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4分)
(1)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运用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什么?
(2)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年轻人的神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4.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2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有这么一个故事:儿子有病了需要妈妈的心,妈妈二话没说就把心掏给了儿子,途中不甚摔倒了,这时心说话了:“儿子摔疼了吗?”
(2)明星张国立的儿子因吸毒被抓,张国立第一时间在网络发表道歉信,并恳请社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检测(教师版)
(满分:5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填空题。(7分)
(1)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    家。?
(3)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    。?
1.(1)叶绍钧 编辑家 教育家 (2)学者 散文 (3)诲人不倦 (4)智者见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  )又别(  )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费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 tà ???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竞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 kǎi ????系之了。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累赘(  )????别(  )扭  拖 tà ??  感 kǎi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 ????和 ????,正确的写法分别是 ????和 ????。(2分)
(3)文段中“微末”的意思是    ????。(2分)
(4)将文段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zhui biè 沓 慨
(2)费 竞 废 竟 
(3)不重要
(4)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之后难道意思变了吗?
3. 下面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B.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C.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D.不是为自己的流离失所,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3.【答案】D【解答】
A项,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比喻谦虚好学。
B项,以身作则: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使用正确。
C项,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使用正确。
D项,流离失所: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文中作者有处安身,所以不能使用到这个句子中。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4.答案????B 删去“的籍贯”或“人”。
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垂柳的枝条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鹅黄的叶芽米粒一般,密密麻麻地布满柔枝。(描写)
B.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善于利用机遇。(议论)
C.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明)
D.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记叙)
5.答案????C 该项的表达方式为议论。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 ? ? ? ? ?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 ? ? ? ? ? ? ??,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 ? ? ? ? ? ? ??,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A.淡漠了亲情??????淡忘了友情?????虚度了年华 B.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
C.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
6.【答案】A【解答】亲情对应家人,友情对应朋友,年华对应梦想。
根据第一空的“亲情对应家人”,排除B、D;根据第二空的“友情对应朋友”,排除C。故选A。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选文围绕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共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文意填空。(2分)
第一件: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先生为他描标点,深受教育。
第二件:.“我”同叶圣陶先生修润课本,心生敬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件:?叶圣陶先生送客,注重礼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件:“我”拜访叶圣陶先生不遇,第二天就收到他深表悔恨的回信。
2.第四段开头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承接上文“待人厚”,引出下文“律己严”。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①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①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②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还是送到大门外。
.“一定”体现出叶先生送客的坚持,“三道门,四道台阶”强调距离之远。原句更能表现出叶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体现他在日常交往上待人宽厚。
【解析】第①句比第②句多了一些细节描写,即“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这些细节描写具有强调的作用,强调叶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待人宽厚。第②句则平淡无奇,感觉像是客气的举动。
4.按叶圣陶先生所说,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及格”了吗?请写出理由,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及格了。因为张中行的这篇文章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示例一:张文平易自然,如“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运用口语,如家常对话,非常自然。
示例二:张文鲜明简洁,如“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语言干净,一个“才”字鲜明传神,写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
【解析】叶圣陶的“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这句话突出了他认为写文章语言要口语化、平民化,要简洁,有重点。张中行的这篇文章(节选)写了四件有关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事情,语言平易自然,简洁不烦琐。如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使文章平实朴素,从文中任举一例分析即可。
(二)等你回家(14分)

 (1)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2)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4)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5)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6)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7)“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8)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9)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10)“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1)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分)
“我”陪一个父亲去戒毒所所探视并感化他儿子的故事。
2.说说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反衬)了父亲深深的哀愁。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
3.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4分)
(1)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运用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什么?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挂念儿子、急于见到儿子的心理。
(2)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年轻人的神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儿子先是嘲讽后流泪,可见是父亲的宽容,人间真情与爱心融化了儿子的心。
4.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2分)
点题,突出父亲的形象,并表明了父亲的态度:不会丢儿子不管,社会也不会抛弃你,只要你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我们会等你回家。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有这么一个故事:儿子有病了需要妈妈的心,妈妈二话没说就把心掏给了儿子,途中不甚摔倒了,这时心说话了:“儿子摔疼了吗?”
(2)明星张国立的儿子因吸毒被抓,张国立第一时间在网络发表道歉信,并恳请社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会宽容犯错的孩子。如文中父亲最后还是宽容了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孩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1.先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七年级学生的略读速度标准是:每分钟400-500字。)
2.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略读。
略读侧重于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对于不同的文体,了解的大意也不同:记叙性文章要了解故事的梗概--包括文章写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论述性文章要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行文的思路顺序是怎样的等。
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这就要求阅读时不能在片言只语上纠缠,不必追求对所有细节都能理解,只要能以较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即可,遇到不懂的字、词等都可以跳过,甚至还可以跳过某些内容。所以略读有人也叫跳读。
略读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探寻作者的思路和关键性语句上。
2.记叙性语句与议论评价性语句的辨别。
记叙是写“谁做什么事”“那里有什么”,议论评价是写“谁是怎么样的人”。
3.夹叙夹议的文章,边叙事边议论,议论一般起领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抒发感情等作用。议论的位置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或段尾,或全文结尾。
二、预习任务
1.本文约2000字,争取在5分钟内读完全文。来,试一试!给自己做个记录。
我读完全文用了  分   秒。
2.?读完全文后,合上书本。按照正面表格的要求,记录自己通过略读所获知的文章信息。
             略读信息梳理表
①这篇散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      和       两方面的事。
②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要概括并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在文中提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写话”主张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读了这篇文章,我获得的初步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丁卯(mǎo)  触及(chù)  修润(rùn) B.商酌(zhuó) 遵嘱(zhǔ) 打拱(hǒnɡ)
C.恳切(kěn) 拖沓(tà) 譬如(bì) D.累赘(lěi) 别扭(biè) 草率(shu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逝世  繁碎  悔人不倦 B.慎重 修润 颠沛流离
C.朦胧 感概 一以贯之 D.零碎 妥贴 以身做则
3.根据下面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3)商量斟酌。( )
(4)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
(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6)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当学而不厌,勤奋刻苦,这样成绩才能步步高升。
B.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说起话来,南腔北调,各不相同。
C.老师鼓励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多思多问,凡是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D.“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不仅要对人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执法人员更是要以身作则,公正执法。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6.按要求填空。
(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________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等。
(2)《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史书。相传为______末年________所作,是____家经典之一。
(3)“丁卯”年是________纪年法的表述,文中指的是________年。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8.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要概括本文第三至五自然段记叙的几件事,并说说这些事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10.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说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2.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3.再读课文,思考: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勾画)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5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标记)
二、文本探究
(一)内容探究
1.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______________
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是怎样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的?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德的?(勾画批注)
4.文中是怎么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勾画批注)
5.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圈点勾画)
6.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文风方面的主张时,是如何论述的?


7.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勾画批注)
(二)句段赏析
1.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一句朴实的语言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也表达了对旧年即将过去的悲哀之情。引出下文的回忆。
2.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3.“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4.第2段是如何说明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勾画批注)
5.“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第3段中“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7.第4段中“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8.第5段中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9.第6段中“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一句的“不像”“坚决”体现了什么?

10.读第7自然段,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11.读第八自然段,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12.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主旨探究
1.作者没有选择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叶圣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但是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找出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2.这些评论性的语言,能表现出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3.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写法探究(对应文本,理解体会)
1.语言朴实,叙议结合。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三、课外拓展
1.叶圣陶名言名句。(读读想想)
①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②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③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④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⑤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⑥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一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四、课下练习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说说对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感悟?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第③段,写叶圣陶先生描标点和让他人为自己修润普通话,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2.第④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能不能删掉使文章更简洁呢?
3.第⑤段,写作者与叶圣陶先生未能相见的事,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
4.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6.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7.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1.先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七年级学生的略读速度标准是:每分钟400-500字。)
2.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略读。
略读侧重于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对于不同的文体,了解的大意也不同:记叙性文章要了解故事的梗概--包括文章写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论述性文章要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行文的思路顺序是怎样的等。
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这就要求阅读时不能在片言只语上纠缠,不必追求对所有细节都能理解,只要能以较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即可,遇到不懂的字、词等都可以跳过,甚至还可以跳过某些内容。所以略读有人也叫跳读。
略读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探寻作者的思路和关键性语句上。
2.记叙性语句与议论评价性语句的辨别。
记叙是写“谁做什么事”“那里有什么”,议论评价是写“谁是怎么样的人”。
3.夹叙夹议的文章,边叙事边议论,议论一般起领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抒发感情等作用。议论的位置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或段尾,或全文结尾。
二、预习任务
1.本文约2000字,争取在5分钟内读完全文。来,试一试!给自己做个记录。
我读完全文用了  分   秒。
2.?读完全文后,合上书本。按照正面表格的要求,记录自己通过略读所获知的文章信息。
             略读信息梳理表
①这篇散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      和       两方面的事。
②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要概括并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在文中提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写话”主张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读了这篇文章,我获得的初步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待人厚(待人宽厚)  律己严(严于律已)  ②示例1:描吕叔湘一篇文章的标点。 示例2:让我给他修润文章时不必客气,直接改上。示例3:送人一定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③?示例:作文要用语鲜明简洁,平易自然。 ④示例:叶圣陶先生道德修养很高,写作水平也很高。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丁卯(mǎo)  触及(chù)  修润(rùn) B.商酌(zhuó) 遵嘱(zhǔ) 打拱(hǒnɡ)
C.恳切(kěn) 拖沓(tà) 譬如(bì) D.累赘(lěi) 别扭(biè) 草率(shu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逝世  繁碎  悔人不倦 B.慎重 修润 颠沛流离
C.朦胧 感概 一以贯之 D.零碎 妥贴 以身做则
3.根据下面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草率 )
(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耻下问 )
(3)商量斟酌。( 商酌 )
(4)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鞠躬尽瘁 )
(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颠沛流离 )
(6)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拖沓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C )
A.我们应当学而不厌,勤奋刻苦,这样成绩才能步步高升。
B.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说起话来,南腔北调,各不相同。
C.老师鼓励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多思多问,凡是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D.“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不仅要对人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执法人员更是要以身作则,公正执法。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6.按要求填空。
(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________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等。
(2)《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史书。相传为______末年________所作,是____家经典之一。
(3)“丁卯”年是________纪年法的表述,文中指的是________年。
答案示例:叶绍钧 教育 倪焕之 稻草人 编年体 春秋 左丘明 儒家 干支 1988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答案示例: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8.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第4段)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第6段)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第8段)
9.简要概括本文第三至五自然段记叙的几件事,并说说这些事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答案示例: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回信。这些都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优秀品德。
10.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答案示例:“写话”。具体讲的是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说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散文。“叶圣陶”:主要人物;“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2.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3.再读课文,思考: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教师引导,课堂交流。)
答案示例:
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第4段)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第6段)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第8段)
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4.细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品德: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描标点;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律己严:文章就是“说话”;作文简洁;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答案示例:
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5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的逝世,点明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8):具体记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二层(3~5):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为人宽”的一面。
第三层(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律己严。
第三部分(9):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并号召大家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二、文本探究
(一)内容探究
1.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第3自然段是怎样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的?
答案示例:第3自然段是通过举叶圣陶先生日常工作中的两件小事来表现的。一是吕叔湘先生亲见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描其一篇文章的标点;二是叶圣陶先生客气地向“我”请教普通话的用语问题。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德的?
答案示例:
①送客。“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时,不能起床,“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②复信。对“我”造访不遇,叶圣陶先生非常悔恨;看到“我”留言中的落款,他感到很悲伤。
4.文中是怎么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
答案示例: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5.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
第6自然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写了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就是“说话”。具体讲的是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6.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文风方面的主张时,是如何论述的?
答案示例:在文风方面的主张:简洁。作者通过举“了”和“太”两个常用的字为例,表现了叶先生在文风方面的简洁的主张具体到字,突出了“简洁”这一宗旨。
7.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答案示例:“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某大雪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二)句段赏析
1.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一句朴实的语言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也表达了对旧年即将过去的悲哀之情。引出下文的回忆。
2.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答案示例: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3.“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是不幸的消息,乐中写哀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4.第2段是如何说明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
答案示例:孔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比得出叶圣陶“确是人之师表”。
5.“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示例:这一句是总起句、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事例。“无不……”这一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
6.第3段中“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7.第4段中“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8.第5段中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9.第6段中“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一句的“不像”“坚决”体现了什么?
答案示例:“不像”“坚决”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要求之严。
10.读第7自然段,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示例: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11.读第八自然段,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2.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三)主旨探究
1.作者没有选择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叶圣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但是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找出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2.这些评论性的语言,能表现出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案示例:表现出作者的追思缅怀、景仰赞美之情。
3.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两种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启示我们应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反思自省,加强道德修养。
(四)写法探究
1.语言朴实,叙议结合。
答案示例:本文的语言朴实,多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但又不失其雅致。如文中:“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而不是泛泛地议论和记叙。从而使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答案示例:表面上,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声色不动,又有较显明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并且,正因为作者善于控制感情,反而使得这种感情更显真挚,内涵更为深厚。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答案示例:文章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几件生活小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风范。借助于“描标点”“送别”等具体事例的记述,辅以简明的议论,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一位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三、课外拓展
1.叶圣陶名言名句。
①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②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③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④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⑤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⑥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一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示例:《怀念圣陶先生》一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还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怀念圣陶先生》一文所叙述内容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怀念圣陶先生》一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四、课下练习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说说对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感悟?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第③段,写叶圣陶先生描标点和让他人为自己修润普通话,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2.第④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能不能删掉使文章更简洁呢?
3.第⑤段,写作者与叶圣陶先生未能相见的事,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
4.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6.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7.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参考答案:
1.对工作认真负责,待人深厚,谦虚好学。
2.不能。叶圣陶先生送客人这些小事,事情虽小,却能反映出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叶圣陶先生是一个非常注重友谊、关心他人的人。

4.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5.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6.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7.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文中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本文叙议结合、语言朴实、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学习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学会自省,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文中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叙议结合、语言朴实、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学习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1期。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语文学家。二人相交多年,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痛心,同时纪念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3.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丁卯(mǎo) 商酌(zhuó) 慎重(shèn) 颠沛流离(diān pèi) 譬如(pì)
朦胧(ménɡ lónɡ) 删去(shān) 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妥帖(tuǒ tiē)
(2)多音字。
率  累  别
沓 系 作
(3)词语释义。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啊?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商酌:商量斟酌。
慎重:谨慎认真。
恳切:诚恳而殷切。
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文学上的朦胧。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则,规范。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4)词语辨析。
“简洁”和“简捷”都有“简明”的意思。“简洁”侧重指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用来形容文字干净整洁、不啰唆、不拖泥带水。“简捷”侧重指简便快捷,也可以形容直截了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散文。“叶圣陶”:主要人物;“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2.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方法链接: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阅读开头几段语气等。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1)结合预习,解决难懂、易错的生字词。
(2)思考: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教师引导,课堂交流。)
答案示例:(2)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第4段)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第6段)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第8段)
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3.细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品德: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描标点;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律己严:文章就是“说话”;作文简洁;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答案示例: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的逝世,点明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8):具体记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二层(3~5):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为人宽”的一面。
第三层(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律己严。
第三部分(9):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并号召大家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四、课堂小结
自主阅读了课文后,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形象深入人心。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德的呢?同学们可以在课外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丁卯(  ) 商酌(  ) 慎重(  ) 颠沛流离(  ) 譬如(  )
朦胧(  ) 删去(  ) 累赘(   ) 拖沓(  ) 妥帖(  )
2.填空。
(1)张中行,河北香河人,学者、________。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________”。
(2)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________》,白话小说《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等。
答案示例:1.mǎo zhuó shèn diān pèi pì ménɡ lónɡ shān léi zhuì tà tuǒ tiē 2.(1)散文家 燕园三老 (2)稻草人 春宴琐谭 倪焕之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通过朗读与略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我们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文观。
三、文本探究
(一)内容探究
1.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第3自然段是怎样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的?
答案示例:第3自然段是通过举叶圣陶先生日常工作中的两件小事来表现的。一是吕叔湘先生亲见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描其一篇文章的标点;二是叶圣陶先生客气地向“我”请教普通话的用语问题。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德的?
答案示例:
①送客。“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时,不能起床,“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②复信。对“我”造访不遇,叶圣陶先生非常悔恨;看到“我”留言中的落款,他感到很悲伤。
4.文中是怎么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
答案示例: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5.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6自然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写了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就是“说话”。具体讲的是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6.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文风方面的主张时,是如何论述的?
答案示例:在文风方面的主张:简洁。作者通过举“了”和“太”两个常用的字为例,表现了叶先生在文风方面的简洁的主张具体到字,突出了“简洁”这一宗旨。
7.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答案示例:“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某大雪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二)句段赏析
1.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一句朴实的语言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也表达了对旧年即将过去的悲哀之情。引出下文的回忆。
2.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答案示例: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3.“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是不幸的消息,乐中写哀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4.第2段是如何说明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
答案示例:孔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比得出叶圣陶“确是人之师表”。
5.“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示例:这一句是总起句、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事例。“无不……”这一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
6.第3段中“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7.第4段中“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8.第5段中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9.第6段中“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一句的“不像”“坚决”体现了什么?
答案示例:“不像”“坚决”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要求之严。
10.读第7自然段,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示例: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11.读第八自然段,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2.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三)主旨探究
1.作者没有选择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叶圣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但是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找出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2.这些评论性的语言,能表现出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案示例:表现出作者的追思缅怀、景仰赞美之情。
3.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两种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启示我们应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反思自省,加强道德修养。
(四)写法探究
1.语言朴实,叙议结合。
答案示例:本文的语言朴实,多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但又不失其雅致。如文中:“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而不是泛泛地议论和记叙。从而使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答案示例:表面上,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声色不动,又有较显明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并且,正因为作者善于控制感情,反而使得这种感情更显真挚,内涵更为深厚。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答案示例:文章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几件生活小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风范。借助于“描标点”“送别”等具体事例的记述,辅以简明的议论,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一位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五)课外拓展
1.叶圣陶名言名句。
①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②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③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④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⑤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⑥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一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示例:《怀念圣陶先生》一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还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怀念圣陶先生》一文所叙述内容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怀念圣陶先生》一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本文后,叶老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在平时的学习中,“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落实到写作中。
练习设计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说说对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