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5 16: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授课课题】民族大团结
【授课班级】八(3)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及设立的5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2)了解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整理资料的方法;(2)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情感;(2)通过有关民族工作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
我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歌曲导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
教师:
这首《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会歌,每当听到这个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吧。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60——61页相关内容,然后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实行该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它确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是怎样实行的?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据/原因:“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问题。
(1)历史原因: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2)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深厚友谊。即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教师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4、确立的法律依据
教师出示三则材料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行情况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6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教师出示表格
地区
名称
成立时间
作用
第一届自治区政府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时间最早、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乌兰夫(蒙古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韦国清(壮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刘格平(回族)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时间最晚
阿沛·阿旺晋美(藏族)
6、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7、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教师:请仔细阅读课本第二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有哪些?又有何意义?
(4)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的时间、实施地区、意义及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5)思考: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学生看书,结合材料回答,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材料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教师展示地图《民国时期的西藏地区图片》
教师:结合上面图片和课本内容,归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学生阅读教材和课本内容与图片,小组讨论得出: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教师:为此,新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党和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及结果
教师出示四则材料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上:
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②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如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解放大批农奴。
③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①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②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如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
教师出示材料与图片
3、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4、西部大开发战略
教师出示地图
(1)提出时间:20世纪末(2000年)。
(2)实行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此外,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
教师介绍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由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于2000年1月开始部署,整个政策包括“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四个主要项目。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边州):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3)意义:
①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②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成就:
①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教师播放韩红歌曲《天路》mv
②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③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措施帮助人口较少的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课堂小结】
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至关重要。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统一和繁荣富强。
【课后作业】八下练习册第12课练习题
【巩固练习】
1、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 、民族团结 D、共同富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4、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板书设计】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共同繁荣发展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