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第背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苏维埃政权第建立;《和平法令》;苏维埃政权采取第措施:巩固政权第斗争;十月革命第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分析十月革命的背景、革命胜利的原因、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布尔什维克"是俄文"多数派"的音译,它是列宁创建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与之相对的是"孟什维克",俄语意指"少数派"。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宣告诞生。 布尔什维克是Bolshevik的音译词。俄语音译过叫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是多数派的意思。布尔什维克党是列宁同志建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背景:
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1500万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万匹马被征军用,但是,战场上接连失利,丧失波兰、立陶宛的大片土地,伤亡数百万人;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几乎崩溃。国家外债从1913年的88亿增加到500亿卢布。战争也让俄国大量企业倒闭,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
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矛盾,
2、二月革命:
口号:“打倒沙皇”“打倒战争”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背景: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秋季,饥荒再度袭来,首都居民每个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克面包。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1917年7月,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上街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七月流血事件)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人物扫描: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和思想家。
列宁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心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俄国。
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从此,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2、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起义总指挥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11月7日晚上,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用没有装上炮弹头的炮弹,发出了三声响亮的炮声。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
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背景:
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会议内容:①大会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农代表苏维埃;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条约;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①政治上: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②军事上: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
③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与分给农民耕种;
④外交上: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政权。
相关史实: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时间: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内容:
⑴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⑵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结果: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叛乱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作用:
(1)、对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2)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存在许多弊端。
3、十月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 ——《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 ——毛泽东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传到了俄国的近邻--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社会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四)、课堂练习: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 )?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B )
A.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B.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有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D.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实施的措施中最得人心的是( C )
A.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颁布《土地法令》
C.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将银行、铁路和大企业收规国有
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它对中国革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板书设计:
第9课 列宁和俄国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背景:
2、二月革命:
二、十月革命:
1、背景:
2、十月革命: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背景: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十月革命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