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高度,系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我们主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思考: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何时、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的?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有何意义?
3、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击此处输入论文的主题,即此篇论文的题目是什么;可以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加以适当性的修饰;但切忌过多赘述,言简意赅地进行介绍即可。
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合法席位属于谁?但实际情况如何?为什么?
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蒋介石集团占据
美国支持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10.25 大会: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大会内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为什么乔冠华笑得这么开心?
乔的笑
震碎议会大厦玻璃的笑声
3、为什么中国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2、请说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会议?
2、意义:
1、原因: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自此以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根本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
(2)20世纪70年代: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政治上:敌视、孤立
军事上:包围、威胁
经济上:封锁、禁运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共同要求改善关系
敌对
正常化
为什么?
二、中美建交
苏联
中国
美国
威胁中国安全
紧逼美国
共同制衡苏联
国际形势的变化
在国家关系中,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帕默斯顿 (Palmerston )
null
美国
中国
共同要求
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 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④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经济萧条
①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提高国际地位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形势的变化
null
来自中国的信息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null
(1)1971年4月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1971年7月 基辛格访华
(3)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4)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①“小球”、“大球”各指什么?
②“小球转动大球”是什么意思?
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二、中美、中日建交
二、中美、中日建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会谈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历史性的握手”
《中美建交公报》
从建交公报中,你能看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什么?
读材料,想问题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
二、中美、中日建交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实现正常化
null
中美 建交时间轴
1971.4
1971.7
1972
1979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双方正式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交
①对世界: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中美、中日建交
探究四:中美建交的意义是什么?
②对美国:有利于改善美苏争霸中美国的不利地位。
③对中国: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国际上(西方)掀起一股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④对日本: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改善。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从1971年7月《中美联合公告》发表到1972年底,一年多时间里,就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建交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2年9月27日 接见日本
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
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二、中美、中日建交
你认为现如今应当怎样看待中日关系,我们对日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态度:①中日两国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处理好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应当加强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等。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三件外交上的大事:
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在世界上形成与我国建交的热潮。
3、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3.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表现
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成就
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高潮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来华
习近平会见特朗普
三、全方位外交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
习近平和普京出席G20杭州峰会
三、全方位外交
三、全方位外交
金砖五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在中国上海召开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成立于1989年)
三、全方位外交
中国在非洲的维和部队
三、全方位外交
①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和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
②共同构建互信、互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习主席在北京APEC会议开幕辞
③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习主席中非合作论坛讲话
④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习主席在杭州G20国峰会开幕辞
⑤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习主席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讲话
归纳: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3)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三、全方位外交
归纳: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
(4)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6)中国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三、全方位外交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三、全方位外交
?
如今我国已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请你评价一下我国的外交成就。
①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全方位外交
全方位外交
外交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全方位外交的意义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21世纪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发展国家间关系
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小结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立足现实,还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建基于马克思主义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目标追求,又镌刻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合”的文化烙印。中华文化中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