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折形状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折形状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5 17: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1. 知道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知道圆柱的承受力最大。
2. 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总结出:柱状体承受力大小与棱的数量有关。
3. 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制作纸筒时,细致、认真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纸、书、双面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活动导入
1. 今天我这里有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
2. 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它竖起来?(折形状)
3. 生说师随机演示,并说明是几棱柱。
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同形状柱体的承受能力。
[设计意图:从折纸导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承受力。]
二、做不同形状的柱形
想一下,要能比较出这些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这些纸筒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呢?(1.纸的质地、大小、高度相同;2.折的形状都是正的,如正三棱柱等。)
(注意点:1.不要把纸筒弄皱;2.废纸放纸盒子中。)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控制好变量。]
三、学生实验
1. 学生做纸筒。(1—5号组员分别作这五种纸筒,其余组员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 请小组预测一下:哪一种纸筒的承受力最大?为什么?并由组长将你们的预测结果填在记录表预测这一栏。你认为哪个承受力最强,就填1,第二的就填2,清楚吗?
3. 刚才各组的结论只是大家的预测罢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呢?(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书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
4. 请同学们想一想,做这个实验时有什么注意点吗?(板演:书不能放斜)
(1)应放相同的重物(书),要一本一本地放.
(2)纸筒要平放,并要放在书的中间。
(3)要使重物在纸筒上保持平衡后再松手。
(4)放到纸筒倒了为止,如果在某一个纸筒上放了5本书,塌下去了,那这个纸筒的承受力应是4本书,就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写4。
(5)动作要小心但又要讲究速度,放薄的书。
5. 学生实验。(3-7号组员分别进行实验,1号组长负责纪录,2号组员协助其他组员。注意:一个同学做完,另一个同学再接着做)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实验,好吗?
[设计意图: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要点的把握,保证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性。]
四、交流拓展
1. 汇报实验结果并由组长板演,(先好的先板演)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正三棱柱承受的重物数量最少,随着棱柱边数的增多,承受的书本的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圆柱承受的重物最多。)(物体形状不同,承受力大小不同)
2. 你知道为什么圆柱的承受力最大吗?
因为圆柱体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布,所以,圆柱上的每一个点承受力并不大,而整体却能承受比较大的力。而其它棱柱体都有角,不能把加在上面的重量均匀的分散开,所以每一个点承受的力都比较大,整体不能承受太大的力。所以圆柱的承受力最大。(拿着纸筒解释)
3. 从这个结论中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仅仅凭预测是(不行的),应该通过(实验)来获得准确的结果。
[设计意图:适当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并弄清楚其中蕴含的原理。]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纸筒 形状不同 承受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