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感觉
【教学目标】
1.知道感觉的过程是神经系统在其中起作用。
2.知道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机理。
3.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4.初步了解感觉让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一些初步信息,认识事物还需要大脑进一步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
感觉形成的机理。
【教学难点】
了解认识事物是在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综合处理下完成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色盲卡、眼球模型、不同的物体、盐水、糖水、醋水和白开水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呢?
生:因为听到了铃声。
2.师:是身体的哪个器官听到的?
生:耳朵。
3.师:耳朵是人体的一种感觉器官,它是使我们听到外界的声音,这就使我们有了听觉。
(板书:听觉)
4.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
生:听觉。
5.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眼睛看到的。
6.师:眼睛也是人体的一种感觉器官,它使我们看到周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有了视觉。
(板书:视觉)
7.除了听觉和视觉,还有其他的感觉吗?我们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
生:舌头——味觉,鼻子——嗅觉,皮肤——触觉。
8.师:那么这些感官又是如何产生感觉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人体的感觉。
(板书:感觉)
9.通过课前预习,关于人的感觉,你知道了哪些?(导学案)
二、认识“视觉”
1.首先,我们来研究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1)视觉的产生(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色盲测试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眼镜、101、28)
师:这三幅图都是由几百个涂色的图形组成的,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生研讨.师点评)
那么视觉是怎样产生的呢?(请看大屏幕)
3.出示眼球模型图片:仔细观察示意图,思考视觉是怎样产生的,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到物体的?(观察、讨论、汇报、交流)
4.小结:科学研究发现,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约90%都来自眼睛,视觉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占有机器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5.师:同学们,你们相信自己的眼睛吗?(相信)好!那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考考你的眼力!
6.出示视觉错觉图片,并提问:
两个圆柱的高和直径都相同吗?
两个线段是否一样长?
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吗?
这幅图是静止的吗?
观察、讨论、汇报、交流
图上的图形在转动吗?
图上的亮点在闪吗?
7.研究科学,要注重证据,用事实说话。怎样知道我们判断的对不对?(借助工具测量)
(请同学操作)。
8.小结: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单凭感觉,有时还需要借助工具帮助我们判断。
三、认识“听觉”
1.除了视觉,听觉也是人体很重要的一种感觉。通过之前同学的汇报,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耳朵和听觉的知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听觉的产生。(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耳朵听到声音示意图”并提问:认真观察,谁愿意说一说你认为听觉是怎样产生的?(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结: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声音进入耳朵,听神经将信息传递到脑,大脑分析整理信息产生听觉。
四、认识触觉
1.游戏“猜一猜”:两人一组,把你同桌的眼睛用红领巾蒙上,把桌子上的各种物体放到他的手掌心,猜猜分别是哪些东西。
2.小结: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皮肤里的神经将接收到的各种刺激信号传入大脑,我们就产生了冷、热、疼痛等感觉。(板书:触觉)
3.研究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
提问:我们身体哪些部位的感觉特别灵敏呢?(手、鼻子、耳朵、嘴)
五、研究“嗅觉”与“味觉”之间的关系
1.品尝辨别
桌子上分别摆有四种不同的水,他们中有盐水、糖水、醋水和白开水,都是可以食用的对人体绝对安全的水,味道都比较淡。一会儿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一尝。
要求:(1)第一次尝:蒙着眼睛,看能尝出几种不同的水,其他同学做裁判,帮他记录。
(2)第二次尝:还是蒙着眼睛,并把鼻子也捏住,看能尝出几种,也记录下来。
2.现在你能不能用我们发现的科学道理来解释:为什么我们感冒时,品尝任何一样实物都觉得没味道吗?(小组交流研讨)
六、探究:为什么感冒鼻子不通时感到特别没食欲。
1.生交流结果,小组汇报
2.讲解:嗅觉和味觉是紧密联系的,当我们在进食的时候,嗅觉增强了你的味觉,所以吃东西的时候你会感到格外的香,一旦嗅觉失灵,品味能力就会下降许多。
3.小结:不仅是嗅觉、味觉的关系密切,所有感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单凭一种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往往是不准确的,我们去观察物体时要尽可能多的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结论。
七、拓展延伸
1.关于人的感觉,你还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什么?
2.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研究。
【板书设计】
3.感觉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