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质疑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根据地对自己或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能够通过小组内交流、质疑,设计出正确估计全校学生一日饮水总量的方案。
2.知道什么是质疑;知道通常在科学学习中质疑的几个方面。
3.意识到质疑对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意识到质疑对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找出教材事例中的不合理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交流”知识,知道“质疑”及其意义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几种方式。在课堂上,同学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举手发言,或是小组讨论了。你们知道这样的交流有什么好处吗?
2.学生思考。(增强自信心、让老师、同学了解自己学习状况、开阔视野、丰富思维……)
3.引导:正因为交流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强调大家要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交流的人给予尊重和帮助,对他的交流内容是否注重事实和证据进行科学的质疑。(板书课题)
4.提问: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质疑”这个词,你能说说“质疑”是什么意思吗?
5.学生发表意见。(质疑:提出疑问。疑问:有怀疑的问题;不能确定或不能解释的事情。)
二、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质疑”的几个方面
1.谈话并引导:其实,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进行“质疑”活动。比如,我们在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的时候,咱们班有位同学就提出了“蒸发的快慢与风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时,他想准备两块同样质地、同样大小、滴上了同样多水分的布条。一块晾在室外有风的地方,另一块晾在屋内朝阳的地方。结果你们对他的实验设计提出了很多的自己不同的见解。那就是“质疑”。还记得你是怎样帮助他改进实验设计的吗?
2.学生思考交流。
3.引导:想一想,你们刚才的质疑针对的是哪一方面?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板书:针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5.引导:除了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过质疑外,你还对同学或自己的哪些科学活动有过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6.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板:对探究的问题是否具体、明确进行质疑;对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合理进行质疑;)
7.谈话引导:在四年级学习《加热和冷却》的时候,我们做 “让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的实验,有位同学解释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是“热水的热气把乒乓球瘪下去的地方顶鼓了起来”。你们当时是怎样反驳他的解释的?
8.学生思考交流。
9.引导:刚才我们的反驳又是一种质疑。这次质疑针对的又是哪一方面?
10.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板书:针对解释是否正确可靠)
11.师生归纳:质疑应从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探究的问题是否具体明确、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合理、做出的解释是否正确可靠等方面入手。
三、巩固运用
1.谈话引导:有位五年级的同学叫马小虎,非常想自己独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这天下课时,看着饮水机前一个个排队接水喝的同学,忽然灵机一动,想通过调查本班6名同学每天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来估算全校1000名同学一天的饮水总量。你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说说他这样做行不行?
2.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并向全班汇报。
3.教师小结:马小虎同学想自己独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的做法很值得敬佩。他选择的研究内容也是很适合自己实际年龄水平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研究设计不科学合理,因而导致他的调查结论也会产生错误。
4.引导:谁能为马小虎的这项科学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5.学生讨论交流。
6.教师引导:假如你是马小虎,经过大家的质疑、帮助,你将怎样调整研究方案?
7.学生思考交流。
四、布置作业
1.谈话:请你回家后,参考刚才的实验方案设计,想一想,如果在全校六个年级中各选1名同学就同样的饮水量问题进行调查,应该怎样做呢?
2.引导:把你的设计写成研究方案,自己按照今天学习“质疑”的几个方面去逐条推敲、检查。认为没问题了,可以请你最信任的同学再帮助检查。每个人的方案设计满分为10分。出现一处问题扣1分。8~10分为“A”等成绩。6~7分为“B”等成绩;5分为“C”等成绩。如果帮助别人检查出问题,给你本人加1分。看谁得分超过10分,老师送给他“品学兼优”奖。
【板书设计】
2.质疑
1.质疑要探究的问题是否具体、明确。
2.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
3.质疑一种解释是否正确可靠
4.质疑悼念证据的方法是否任命探究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