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知道交流的基本方式有描述、图表、讨论、辩论、画图、海报等。
2.照从具体到综合的原则,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交流”这种技能的含义。
3.在与同学交流合作中,能够收获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知道交流的几种具体形式及基本特征,理解交流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交流的相关要求进行科学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交流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描述和画图
1.教师:有两种水果,通过老师语言的介绍,你猜猜看,分别是什么?不要出声,静静画出来。
第一种水果,圆圆的,吃起来酸酸甜甜。(故意描述的不详细)
第二种水果,生长在南方,称为热带水果,成熟后是金黄色的,象弯弯的月亮。
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进行猜测。
2.教师与学生交流:第一种水果你们的答案不一样,而第二种水果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说一说你们是通过哪些特征才出来的?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对这第一种水果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我们用语言来介绍这两种水果,通常把这样的介绍方式称为描述。 而你们用彩笔画出来的方式称为画图。
5.教师:你认为,我们对一件事物进行描述或画图,应该注意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6.结论: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生长或所处环境、作用,对于某种现象,将某种现象、过程或者结果完整的以语言叙述出来。
7.教师:接下来,我们还要尝试用其他方式让大家认识苹果和香蕉。
8.教师:现在请各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水果进行研究,你们组要选择的是什么?(小组内部商量)
(二)讨论和图表
1.教师:都说吃水果好,那么,你们小组就在一起研究一下,看看你们选择的这种水果究竟好在哪里?(出示研究要求)(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刚才我们是以什么形式来认识水果的呢?(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讨论也是我们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那么,讨论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呢?
4.师生归纳:要有主题、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能完整的倾听别人的讲述,要能达成共识。
5.教师:再来看看大家的图表,从中你们认识了苹果和香蕉的哪些方面?这种对二者的比较,我们称为图表。
(三)辩论
1.教师:既然你们在一起讨论了这种水果究竟好在哪里,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看,是吃苹果比吃香蕉好呢?还是吃香蕉比吃苹果好?(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2.教师:听了你们的争论,我觉得都有道理,干脆啊,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多吃一些啊,呵呵。同学生,你们说说看,刚才我们又是以什么方式来认识这两种水果呢?(引导辩论)
3.教师:那么,辩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师生共同归纳:首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强调自己的优势、寻找对方的弱点、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四)海报
1.教师:同学们,还记的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你们做的那张小报吗,现在,请把你们的数据分析图表剪下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同时,你们再商量一下,怎么把这张小报整理的更好一些。(学生小组内整理小报)
2.教师:同学们,老师看了,通过这张小报,你们把要研究的水果已经介绍的非常详细了,说说看,当你们把要展示的信息通过这张小报展示了出来,那么,这张小报我们还可以叫做什么呢?(海报)
3.教师:海报的种类可以分为哪些呢?
4.分类:商业海报、文化海报、电影海报、公益海报、店内海报、招商海报、展览海报。
5.教师:海报的作用是什么呢?
6.归纳:发布一些重要的信息。
二、归纳交流的方式
1.教师:同学们,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表达方式啊?
2.学生:描述、讨论、辩论、图表、海报、图画
3.教师:如果把这几种交流的方式进行一下分类,你会怎样分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4.归纳:前三者属于语言表达方式,后两种属于书面表达方式。
5.教师:语言表达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口语表达,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我们称之为书面表达。(板书)
三、了解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1.教师: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几种交流的方式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拓展——肢体动作、特殊声音、……)
2.教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交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交流,这个世界会怎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看来,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交流,我们在学习当中,也应该通过充分了的交流,帮助自己更有效的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教师: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1.交流
交流的含义与意义
交流的主要方式
口语交流:描述、讨论、辩论
书面交流:图表、海报、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