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变色花》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变色花》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5 17: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色花》说课稿
说教材
《变色花》这篇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说教学目标
本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自制指示试剂并亲手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掌握什么是酸性、碱性、中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3、能够用PH值传感器测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值,知道酸性物质PH<7,中性物质PH=7,碱性物质PH>7。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难点:1、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
2、用自制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说学情
这节课让学生认识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型,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认识物质的化学种类,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接受并不困难。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探究:初步学会制作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并能利用自制的指示剂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秘的愿望。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老师手上这是一杯无色、透明的液体,另外一杯是蓝紫色的液体,如果我将这杯蓝紫色的液体滴入到无色液体中,会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被稀释了)是不是像你们所说的这样,我们来看一看。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
3、谈话:老师这还有一杯无色的透明的液体,如果也在里面倒入蓝紫色的液体,你觉得会变成什么颜色?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一看。
4、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5、提问:为什么同一种颜色的液体,倒入都是透明的液体中,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6、学生自由回答。(杯子里透明的液体不同)
7、讲述: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所在,到底什么样的液体碰到蓝紫色的液体会变红,什么样的液体碰到蓝紫色的液体不变色,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实验探究,检验身边常见物体
1、谈话: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有这样一杯蓝紫色的液体,这杯蓝紫色的液体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们来看课件。
2、学生观看课件制作材料和方法。
3、谈话:都看懂了吗?会做了吗?要注意安全,不能烫到手,不要把水洒出来,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
4、学生制作紫甘蓝汁,教师巡视指导。
5、谈话:我们已经成功的制出了用来检测的紫甘蓝水,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看看是哪些?(课件出示)有了紫甘蓝水和被检测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做呢?再看一看课件。
6、学生观看课件实验要求。
7、课件出示实验要求:①请在每种液体中滴两滴管的紫甘蓝汁。②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③思考,将这几种液体按实验结果在盘子里分分类。
注意:①滴管不要碰到检测的物品,否则会污染了滴管影响对其他物品检测,②分工合作,仔细观察。
8、请学生朗读实验要求。
9、学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10、提问:紫甘蓝汁遇到这些物体变成了哪一种颜色?其他小组是否一样?有没有出入?
1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2、讲述:看来同学们的结果基本一致,我们把小苏打、洗衣粉水变的颜色笼统称为绿色,雪碧、白醋、柠檬汁变的色笼统称为红色,水变的颜色笼统称为蓝色。
13、提问:按照实验结果你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把它们分为一类?(红色、绿色、蓝色)
14、学生自由回答。
15、讲述:我们把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酸性物质;像小苏打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碱性物质;像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蓝的物质,叫中性物质。而像紫甘蓝水这样,在酸性和碱性物质中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三)、传感器探究
1、讲述:大家在实验中已经发现了它们的红深浅不一,绿深浅不一,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再从数值上探究一下,要想得到数值,紫甘蓝水是办不到了,我们得借助传感器和电脑。
2、讲述:每小组同学桌上有一支像笔一样的物体就是传感器,只要把它放入液体中就会得到数值,这些数值表示了物体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简单点叫PH值。有一点要注意,每测完一种液体,要在大水杯中洗一洗,再去测其它液体。(教师边讲边演示)下面请同学们测出这六种液体的PH值,完成记录单。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提问:你们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讲述:同学们测的很好,但是我们今天测的水不是完全纯净的水,所以同学们测的PH值都不相同,真正纯净的水的PH值是7,我们以7为分界线,同学们刚才测的结果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为大于7,小于7。
7、提问:我们把你们的结果重新排一下序,你发现了什么?
8、学生自由回答。
9、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发现了,酸性物质的PH值都是比7小,碱性物质的PH值都是比7大,中性物质的PH值是7。
(四)、拓展延伸
1、讲述:紫甘蓝水这种指示剂,只能用来粗略的检测物质的酸碱性,传感器随身携带不方便,有一种快速方便的酸碱性检测试纸,叫PH试纸,只需用棉签蘸取少量液体,然后涂抹在试纸上,观察它的变色情况,就可以知道被测物体的酸碱性。
2、谈话:同样的,这种试纸遇到酸性会变成什么颜色?(红)碱性呢?(绿)中性呢?(不变色)
3、讲述:下面请同学们用PH试纸测出可乐、橙汁和池塘水的酸碱性。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你们的检测结果如何?
6、学生汇报,可乐和橙汁是酸性物体。
7、作业:制作一朵变色花。
板书设计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要合理膳食,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教学反思
我们在以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技能,养成了科学探究的习惯。但对于本节课中的实验还是陌生的,需要明了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增强实验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