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记叙文(小说)阅读指导(复习课)[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语文记叙文(小说)阅读指导(复习课)[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3-02 21: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开放周观摩课教案 初三语文记叙文(小说)阅读指导(复习课)
初三语文记叙文(小说)阅读指导(复习课)
教学目的:
1.掌握记叙文的体裁特征及其考查的知识点。
2.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阅读分析各种能力。
教学方法:归纳阅读分析的一般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引入
同学们,中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很多同学都感到学习的压力,每天遨游于题海之中,恨不得每天再多24小时。如果一味的埋头做题,而不会从练习中不断的总结解题的方法、经验。那么,即使再多做几道题目,也是事倍功半。如何掌握好各种文体的体裁特征、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记叙文阅读复习”(板书或投影)
二.整理阅读总体要求及记叙文(小说)阅读考查的要点
1.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其不同的表
5.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体会它们在文的表达效果。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敢质疑,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7.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和文学体裁、文化常识。
8.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体验作品的情境和形象,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作出分析和评价。
三.复习记叙文(小说)的体裁特征及有关知识要点。(边提问边出示投影)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三人称。
4.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照应等。
或概括或具体
人物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6.描写方法 正面(直接)、侧面(间接)
自然环境
环境
社会环境
7.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8.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9.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阅读分析的一般方法、步骤(出示投影)
略读
篇幅短 观题
(观其大意,抓重点) 精读
观题
篇幅长 快读
(搜寻目标,定范围) 跳读
检索、收集信息(前提)
2.步骤 筛选、处理信息(关键)
整合、表达信息(目标)
五.结合具体文段,简析解题方法。
(一).指导阅读文段(一)
1.先完成第2、10题,后由学生归纳出解题方法。(教师归纳小结出示投影)
·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揭示人物的命运(衬托作用);渲染气氛(铺垫作用);推动故事情节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a.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b. 给讲故事的方式提供更多的自由。
c.“我”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起陪衬或线索作用)。
讲述:以上是做这类题型时考虑,分析的一般方向,但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文段再多加考虑,看看它还有哪些作用。
2.明确各题考查的要点。
第1题:考查小说的情节结构。(考查要点8)
第2、4题: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考查要点4)
第3、5、6、7、8、9题:考查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要点3)
(二).指导阅读文段(二)
1.先完成第1、6题,后归纳方法。
出示投影:
·概括段意方法:
抓中心句;抓类似中心句或有较强概括想词语,或改写有关词句;分析综合,“取主舍次法”,“并列串联法”。
·划分层次方法:总—分,分—总,总—分—总;中心语、总结语自成一层,过渡句一般划在下层;按时空、情节、线索划分。
2.明确各题考查要点。
第1、3、4、6题:(考查要点2)
第2、5题:(考查要点3)
六.学生尝试训练,反馈解题得失。
1.完成文段(三)
2.检查解题情况
七.小结:通过本节复习,我们要掌握有关记叙文(小说)阅读的考查要点,并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八.作业:继续完成三个文段的阅读练习。
附:记叙文(小说)阅读练习
(一)中秋过后,秋天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已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这段文字从情节结构看属于 部分。
2.画横线一句属于 描写,其作用有两个:①交代 。②渲染 气氛,为人物的 作铺垫。
3.文段写“我”靠火和穿棉袄,意在反衬 。
4.画曲线的一句属于 描写,其作用在于与前面的 描写形成对比,以显示其遭遇的 。
5.孔乙己被打断腿还要用乎“走来”喝酒,说明他。 。
6.孔乙己这时对别人的取笑“不十分分辩”,其原因是 。
7.掌柜望见孔乙己不说别的,只说十九个钱,可见他 的嘴脸;而孔乙己“已经不成样子”,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他,可见其冷酷无情已到了 的地步。
8.这段写孔乙己付酒钱时的动作用“摸”,而不用“排”、“掏”之类,是因为:
① ; ② 。
9.孔乙己被打成“不成样子”了还要出来喝酒,腿明明是被人打断的,却说是“跌断”的,还对掌柜恳求,这些叙写表明他 、 、
的性格特点。
10.本文的线索人物是 ,采用了 的写法,这样的好处:

(二)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时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这段话的大意是 。
2.写捕鸟方法的动词有 、 、 、 、 、 、_______。
3.这段话写了捕鸟的时间、 、 、 和经验。
4.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儿童时的“我”有哪些优点和弱点
答:优点: ;弱点: 。
5.为什么作者只用短短几十个字,我们就对捕鸟的方法、过程一目了然
答: 。
6.对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 可爱的小鸟
王文杰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那银色的胡子,尖尖的嘴巴,喏,怪有意思,像是天庭下凡的神仙,独乘木帆,忽而飘来。那个幽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小鸟,那微小的躯体,面对广袤的无边的大海,它没有畏缩,在风浪过后,来不及沮丧,抱怨,便坚毅地站在生活之舟上,在左右摇摆中寻索,开拓着生命的小蹊。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船上。许是累了 还是发现了“新大陆” 水兵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 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呵,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下面是对本文主题的几种不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赞美友谊和信赖 B.称颂仁爱的胸怀
B. C.弘扬正义和良心 D.表现对故乡的爱恋
2.从修辞手法看,第一段运用了 和 ,其作用是

3.从表达方式看,第二段综合运用了 、 、 ,其中画横线文字属于 描写,其用意在于突出小乌 。
4.从表达方式看,第三段主要属于 ,其用意在于表现小鸟 ,突出其 。
5.第四段具体写了水兵与小鸟之间的友谊:水兵 台风过后的孤单小鸟,小鸟给水兵报以 。其用意是与后面小鸟为水兵“想把它带到异乡”而 形成对比,以突出小鸟对 。
6.揭示文章主题的一段是第 段。
7.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水手们的慈爱
B.表现小鸟对救援它的水兵们的拳拳谢意
C.写小鸟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其用意在于表现小鸟对水手们“放开它,让它回到”自己“蓝色的故乡去”的拳拳谢意,以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D.表现小鸟与水手们的深厚友谊
获取准确信息
尽量用少时间
1. 方法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