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火眼金睛,看透景物描写的作用》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火眼金睛,看透景物描写的作用》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5 21:2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阅读理解常见问题剖析
第五章 火眼金睛,看透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语文中考专区二轮专题现代文阅读
新知导入
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句子
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使人想着一件东西——生命。(莫怀戚《散步》)
3、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彭荆风《驿路梨花》
题源探究
景物描写是指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例如《老山界》第22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是这样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夜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与红军战士的活动相映衬,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常见考查方式
1、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找出文中运用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境、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寄托、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性。
5、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
6、暗示人物的命运
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情节发展作辅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
8、暗示、深化文章的主题。


链接幻灯片 23
景物描写的作用
如何记忆景物描写的作用
如果认真研究景物描写的8项作用,我们可以括概括为景物描写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第1、2项)、对人物刻画的作用(第3、4、5、6项)、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第7项)、对主题的作用(第8项)。而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任何一篇文章的主宰。简单概括起来,景物描写的作用体现在景物对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作用上。主要从氛围、环境、人物、情节、主旨去分析。为了好记,可编写为“主人情环围”。(从五个因素中各取一个字配成)
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解题思路
首先,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理解句意。
其次,找出句子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第三,这些景物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什么意境。
第四、根据文章上下文或整体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氛围来分析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五、进一步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六、把答案写下来。


链接第23张
答题模式
包含三部分内容:指出是景物描写;描绘了什么景物+景物的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答题模式是:××句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具有……特点的……景色(只要有“具体景物+景物的特点”的内容即可,句式可多样),具有……的作用(也可以说:其作用有:……)。
课堂练习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指出下列句子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第一步: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略。
第二步,找出景物及景物的特点:菊花、绚丽多彩
第三步:形成的意境:蓬勃、有生命力。
第四步结合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分析:“我”由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好好儿活”,有对生命的渴望与眷念。
课堂练习
第五步:景物描写的作用:反映了“我”心理变化,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念。
第六步:根据答题模式写下来。
答案:此处景物描写,描写了绚丽多彩的菊花,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反映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心理变化,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念。
课堂练习
分析下列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使人想着一件东西——生命。(莫怀戚《散步》)
第一步: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略。
第二步: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初春的田野上的三种景物:新绿(多,有浓淡变化)、嫩芽(密)、冬水(冒泡)
第三步:形成的意境: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表现了万物复苏的特点。
课堂练习
第四步:结合文章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来分析:全文是通过“散步”这一生活片断,来表现家庭各谐美满。上文写道母亲开始不愿出来,后终于出来了。一家人的心情是高兴的。
第五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按主人情环围顺序分析:有烘托一家人散步时幸福心情的作用,有提供散步时的场景作用。
第六步:根据模式答题。
答案:此处景物描写,描绘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既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又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幸福心情。
课堂练习
分析下列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彭荆风《驿路梨花》)
第一步,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略。
第二步:找出具体景物及其特点:淡淡的月光、凉凉的山风、洁白而轻柔的梨花花瓣。
第三步:形成的意境:月下梨花林优美、柔和、清幽等特点。
课堂练习
第四步:结合文章上下文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分析:“我们”是指“我”和老余,走在连绵起伏的大山里,天色已晚,找不到投宿的人家。后看到了梨花,老余判断这里定有人家。后来果然看到一座小屋。
第五步按照主人情环围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1、有烘托人物心情不再着急的作用。2、“有梨树就有会有人家”,为后文发现小屋、投宿小屋作了铺垫。
第六步:按答题模式写成答案。
课堂练习
答案:此处景物描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梨花林行走图。淡淡的月光、凉凉的山风、洁白而轻柔的梨花花瓣,突出表现了月下梨花林优美、柔和、舒适、清幽的环境特点,充满诗情画意,也表现了“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后不再心急的喜悦心情,为下文发现小屋、投宿小屋做铺垫。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的时候,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则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很壮实。有雇主上去,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拓展提高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来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弓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进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里掘土机似的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链接
拓展提高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很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料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簿,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杆更易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下不断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了。

拓展提高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很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料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簿,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

拓展提高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杆更易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下不断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了。
11、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露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12、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这行四十年了。
拓展提高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链接
解析:本题是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阅读加线句,确定其运用了景物描写;然后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及文章的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二,分析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火辣辣的”,“蝉也不叫了”。第三,意境。这些描写,渲染了天气的炎热。第四步,联系文章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来分析,这是麦客割麦时的天气。第五步,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了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割麦的艰辛。第六步,根据模式答题。
拓展提高
答案: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写了“刺眼的太阳”“火辣辣的”“蝉也不叫了”等景物,渲染了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课堂总结
景物描写的作用:
具体有八点。
概括起来,就是景物描写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的作用。
记忆口诀:主人情环围。
特别提示:景物描写的作用仍然可用“法事情人主,总线应调渡,结环不能漏”这个万能公事去解决。但不精准,很多方面不需要。

链接第5张
解题步骤:六步

链接第7张
板书设计
景物描写的作用
对人物的作用
对情节的作用
对环境的作用
对主旨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


记忆口诀:主人情环围。
作业布置
下面这句是《社戏》里的一句景物描写,请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作业答案
下面这句是《社戏》里的一句景物描写,请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通过“清香”“朦胧”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夜的清新、优美,烘托出了“我”当时愉快、兴奋的心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