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19课《登勃朗峰》一课一练(含答案)
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焦炙(zhì) 俯瞰(kàn) 络绎不绝(yì)
B.隧道(suì) 拾阶(shí) 皑皑白雪(ái)
C.妩媚(méi) 巉峻(chán) 纷至沓来(tà)
D.穹顶(qióng) 颠簸(bǒ) 瞬息万变(shuì)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喧哗??? 苍劲??? 映照? ?? 五彩斑澜???????????????????????????
B.?蔓延??? 缭绕??? 颠簸??? 瞬息万变
C.?陡峭??? 俯瞰??? 蜿蜒??? 名符其实???????????????????????????
D.?霎时??? 懈怠??? 恭顺??? 穿流不息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
(2)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
(3)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 妒心理。
B. 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 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 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阅读题
(一)小明和你阅读一篇游记,你们边讨论,边做旁批。
初游燕子矶
陈白尘我是个俗人,不懂得风雅。活了七十四年,很少游览名山大川。但有一次例外,便是五十八年前,我独自游览了南京东北郊的燕子矶。
小明的批注:开篇即自道“俗人”,后又反复提及。“俗”既指不懂游山玩水、怀古赋诗、触景生情的风雅,也暗含不能洞察人情的稚嫩。
一九二四年,当时的东南大学将在署假招收一批学习班学生,不拘学历,学宿费也不贵。这征得父亲的同意,我便以初一结业生的资格混迹于东南最高学府之中了。我的“醉翁之意”自然不在学习,而是以廉价的宿舍作为我“旅游”的“宾馆”。既然是俗人,便不会到石头城上、乌衣巷口去怀古,更不曾去栖霞看枫叶饮酒赋诗……
于是在近处便爬鼓楼,登台城,跳望一下玄式湖;远处,只去了一趟幕府山,由燕子直游到三台洞。燕子矶其实并不高,但对生长在苏北平原的我说来,自然是颇有“登泰山而小鲁”之慨了。況且当时的长江是直抵矶下的,还大有惊涛拍岸的气概。登临其上,连我这个俗人,俯瞰万里长江在悬崖下滚滚东去,东风拂衣,也仿佛飘然欲飞。
这时我突然听到了脚步声。一回头,上山的原来是拉我来此的那位人力车夫。
5.如果用圈点的方法在画线句中点出一个关键词,你会点哪一个?为什么?
“好玩么?”他似乎随便地问我,并且笑笑。
“好!”我有点惊奇,心想:他也有此雅兴?便反问:“你也上来看看风景?”
“ 哎,”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却说道,“没什么好玩的,快去三台洞吧!”
我微感不快,他偷倫地跟着我上山来,是怕我不给奉资从小路逃走么?还是怕我耽他太多的时间,不愿等候呢?总之,把我一生中难得的雅兴冲散了。我便跨下崖石,悻悻然下了山。
小明:这位车夫真有意思,我想他当时催促作者的表情一定是(紧张而急切)的,因为他担忧作者的安危。
沿着幕府山,从头台洞、二台洞一直游完了三台洞。他一路上再没催促过我,而且把有关这三个洞以及那“铁索链孤舟”的故事都如数家珍地讲给我听。我们感情接近了,一起在三台洞喝了茶,吃了点心。返回的路上,他的腿脚也欢快得多。再经过燕子时,他停了车。
“怎么?”我问。
“你不再上去玩玩么?”
6.读到重返燕子矶车夫询间作者是否需要再游玩时,你也想画表情。请概括你想画的车夫表情并说明理由。
我笑了笑以示感谢,说:“天不早了,回城吧。”我也想赶回东南大学食堂吃晚饭。
车夫操起车杠,不疾不徐地奔走在回域的路上。几分钟后,他悠闲地和我擊谈起来。他从我的姓氏、家乡、在何处读书一直问到是否结婚等等,为了报答,我也问了他这一切。
突然,他问:“少爷,你为什么单身一人出来游玩?”
我怎么回答呢?学习班里同学数以百计,确实没交上一个朋友。勤奋好学的人年岁都较大,不大注意我这十六岁的娃娃; 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也不少,但男的多纨绔子弟,女的么,我还没有勇气去接近。我那时确实是孤独、甚至孤僻的。我只好回避问题,反问他:“一个人不能出来游玩么?”
“哎呀!”他回过头来対我笑道,“少爷,你刚才可吓死我了!”
我大吃一惊,问:“为什么?
他又回头笑笑,说:“你没看见山上那块木牌子?……”
那块动人猛回头的牌子我是见过的。突然,我精神上受到然一击,满脸发烧,说不出一句话来……
7.随着游踪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变化了。你和小明跟着作者的足迹体会了作者的心情。
登上燕子矶,_____→跨下崖石,悻悻不快→沿着幕府山,游完三台洞,_____→归途交谈,心生感动
五十八年过去了,惊心动魄的事经过不少,但至今难以忘怀那位四十上下、纯朴憨厚的车夫。我虽然当时并不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却第一次从他身上感到劳动人民无私的爱!
南京的冬天是阴冷的,但一想到在南京认识的这第一位朋友,我身上总感到温暖。
(选自《最忆是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有删改)
(二)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物写生。
⑧静一一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一一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等了。
?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道遥游呢……
(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改动)
8.“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9.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受骗上当—( )—( )—( )—沁人心脾
10.品析语言。
①静一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1.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12.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参考答案
1.A
2.B
3.(1)记叙(2)描写(3)描写(每空1分)
4.C
5.示例:“原来”,这个词表现了作者发现车夫跟随自己登矶的出乎意料,反映了作者惊讶的心理。(如点其他词,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文中语句的能力。由于题干中提示是“点出一个关键词”,所以在答案中先明确,然后再分析其表达作用。
6.示倒:表情应是期待而有愧意的,车夫因误解作者轻生而影响其游兴,感到歉疚,期望能有所补偿。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把握。完成此题时,需结合上下文内容。上文中的“我便跨下崖石,悻悻然下了山”,小明的批注是“催促作者的表情一定是(紧张而急切)的,因为他担忧作者的安危”。根据下文“‘哎呀!’……那块劝人猛回头牌子我是见过的。突然,我精神上受到猛然一击,满脸发烧,说不出一句话来……”体现了作者的惭愧之情。
7.示例:舒爽畅快轻松快乐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心情变化的把握。完成时,应结合题中已提供的情节然后分析。燕子矶其实并不高,但对生长在苏北平原的“我”来说,自然是颇有“鼙泰山而小鲁”之慨了。况且当时的长江是宣抵矾-的,还大有惊涛拍岸的气概。登临其上,连“我”这个俗人,俯擞万里长江在悬崖下滚滚东去,东风拂衣,也仿佛飘然欲飞,心情是舒爽畅快。沿着幕府山,从头台洞、二台洞一直游完了三台洞。他一路上再没催促过“我”,而且把有关这三个洞以及那“铁索链孤舟”的故事都如数家珍地讲给“我”听。此时此刻的心情是轻松快乐。
8.①秋山中的野花、枫树、山楂、小溪等静态之景;②天空中飞过的大雁。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可由“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脚边”“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来分析概括。
9.非常得意心旷神怡一往情深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抓住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作答即可。
10.⑴“久久”写出时间之长,突出秋山的静谧之美;“匆匆”写出大雁飞过之急切、时间之短。运用叠词,两相对比,动静结合,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⑵动作描写,用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刻画出作者“爽透心扉”的心旷神怡的情态。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第⑴句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答对要注意“久久”写时间之长,“匆匆”指急切匆忙,也暗含时间之短l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第⑵句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要将“闭上眼睛”顺势靠在,.‘掏出“倒进”等动作细节与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联系起来。
11.①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表达作者对摆脱城市喧嚣、追求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天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与作用。解答该题要抓住文中“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令人心旷神怡”这些表达情感的词句。
12.该段写出了作者初进山的感觉,以及如织游人,以反衬的手法引出下文,抒写寻找到秋山“野趣”的快乐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评价文本内容。解答该题要从表现手法和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该段文字写作者“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都与后文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