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学准备:2分硬币、1千克的饮料。
学具准备:1袋盐、5枚硬币、2粒花生。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动物?(提问几个同学)今天老师给你们讲几个有关动物的小知识.(看大屏幕)谁能帮我们读一下。
探究新知。
介绍克和千克。 读完这些关于动物的信息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说)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在表示比较轻的物体时都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表示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用字母kg表示,千克也叫公斤。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呢?可以用秤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秤。。(PPT出示各种秤)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说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天平。它有左右两个托盘,其中一个托盘用来放称量的物体,另一个托盘用来放砝码,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在中间时,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看看砝码有多重,物体就有多重。我们认识几种砝码(让学生说说有多重)。
3.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手里有一枚2分硬币.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秤来称呢?(天平)为什么选择天平?(看大屏幕)拿1枚2分硬币放在天平左边,你发现了什么?(斜了)在右边放入1克的砝码,你又发现了什么?(两边平了)当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时候,说明什么呢?
(对,一样重)也就是这枚2分硬币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同学们拿出2分的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生说) 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体,比如,两粒花生,请同学们在你的左手放入2分的硬币,右手放入2粒花生,感受一下左右手的重量,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 (生举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大约重1克的物品。(大屏幕)
感知并建立10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想一想,10克有几枚这样的硬币?同桌来两人合在一起正好10枚,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20克有几枚这样的硬币呢?100枚呢?1000枚呢? 大家感觉1000克怎么样?应该比较重吧。为了称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盘秤,介绍盘秤。了解了盘秤以后再来称一称菠萝,让学生说出它的重量,问:怎么看出来的?
5、感知、认识“千克”, 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现在老师想称一称这两袋食盐,每袋重500克,大家想一想两袋有多重?(1000克)你怎么想的?500克+500克=1000克。我们称一称,发现指针指向了1,大家说是多少?(1千克)同样的两袋盐为什么不一样呢?说明什么?对,1千克=1000克。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同学们手中各有500克的盐,同桌两人合在一起就是1000克,同桌两人合作,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说来说说对l千克的感受。(生说) 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老师这也有几样物品大约重1千克。
巩固练习。
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重点指导读秤)
练一练。(巩固知识)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克____做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千克做单位,1千克也叫( 1公斤 ).
试一试。在( )里填上正确的答案。
(1)2000克 =( )千克
( )千克 = 7000克
9千克 = ( ) 克
( )克 = 6千克
动脑筋。
想一想,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一个比较重?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说)
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有( )和( )。
2、1千克=( )克,1千克又叫( )公斤。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做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