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6 09: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过程都城公元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陈桥兵变东京
(汴京)
(河南开封)宋太祖生平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字元朗。祖籍涿郡,生于洛阳。后汉隐帝时赵匡胤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殿前禁军,于高平之战、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后来的宋太宗)依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逐步消灭分裂割据政权。除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外,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五代十国的局面结束。普曰:“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 你能将这三大要点与赵普所提建议一一对应吗?思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禁军分内外驻防
轮流驻扎京师
将领经常调换
(更戍法)宋朝中央官制图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副宰相,多重机构)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政府效率低下。宋朝地方官制图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在地方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政于中央,少部分留给地方开支壹叁贰强干弱枝,受内虚外分化事权,内外相制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政策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地位、待遇高
抑制武将,在多方面受到牵制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
——(南宋)吕祖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北宋的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如四大发明,宋茶宋香等等。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整个宋朝经常遭到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最终成为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北宋的募兵政策】
(1)目的:通过广泛募兵而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2)实际情况: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费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积贫积弱“三 冗 二 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