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老人与海》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老人与海》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22: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人与海》学案
郴州一中

学习目标:
1、 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 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3、细读人物内心独白,感受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4、了解小说的“电报式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
1、 理清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根据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分析人物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学法指导:
1、三步阅读法:识记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
【知识链接】
一、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
二、冰山原则4大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三、电报式风格: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他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来势凶猛,老人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如写鲨鱼出现:“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4.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第一课时
一、检测预习,牛刀小试:
1、请将下列加粗加下划线的字标上字音:

沮丧(??)? 撬开(? ) 豁出去(?? )? 臭迹(? )? 鲭鲨(?? )????
舵柄(?? )  桅杆(?? )  攮进(?? )  上颚 (? )? 白浪滔天(? )???
黏液(?? )? 面包屑(?? )? 榫头(? )? 报酬(? ) 蹂躏(?? )?
攥住(?? )? 刹车(?? )? 脊鳍(?? ) 残骸 (?? )? 胳肢窝(? )??
绰号(?? ) 模样(?? )?? 吞噬 (?? )? 皮开肉绽 (?? )

2、作家作品:
海明威(1899—1961),美国“?????????? ”代表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 、???????、
等。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二、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

1、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有5个回合,结果如何?(结局从鲨鱼和大马林鱼两方面填写)

? 攻击者 数 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 局
第一次 ? ? ? ?
第二次 ? ? ? ?
第三次 ? ? ? ?
第四次 ? ? ? ?
第五次 ? ? ? ?
?
三、重点阅读,把握要点:

1、故事情节梗概:
?
?


2、请试着找找文中老人的内心独白,说说体现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


3、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文章有大量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四、精读全文,合作探究:
问题1:桑地亚哥是怎样的人?
?



?
问题2:你从桑地亚哥身上获得什么启发?联系新冠肺炎疫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对战“疫”,我们该如何应对?请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写一段话,体现不同的人面对疫情的心理。






五、体验“电报式风格”
试着分析课后练习二中的两个句子的特点
①???
??
?






六、阅读《老人与海》原著。





附参考答案:
一、1、沮丧(jǔ) 撬开(qiào) 豁出去(huō) 臭迹(xiù)
鲭鲨(qīng)? 舵柄(duò)  桅杆(wéi)  攮进(nǎng) 上颚 (è)?
白浪滔天(tāo)?黏液(nián)? 面包屑(xiè)??? 榫头sǔn???
报酬chóu??? 蹂躏(lìn)? 攥住(zuàn)?? 刹车(shā)? 脊鳍(qí)?
残骸 (hái)?? 胳肢窝(gā)? 绰号(chuò)??? 模样(mú)? 吞噬 (shì)
皮开肉绽 (zhàn)
????????????????????????????
2、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等。
二、
? 攻击者 数 量 作战工具 结?? 局
第一次 鲭鲨 1条 鱼叉 杀死鲭鲨,丢了鱼叉和四十磅鱼肉
第二次 星鲨 2条 帮着刀子的桨 杀死两条鲨鱼,丢了四分之一的鱼肉
第三次 犁头鲨 1条 帮着刀子的桨 杀死犁头鲨,刀子折断
第四次 星鲨 2条 短棍 两条星鲨受伤,大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第五次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把、桨把 老人被打败,大鱼只剩残骸
?
三、1、小说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已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本文节选的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2、举例:
1)“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
2)“这也许是一场梦。我不能够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
3)“想点儿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
4)“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儿可想呢?没有。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后边的鲨鱼来到吧。但愿这真是一场梦……也许结果会很好的”。
——豁达乐观、自信勇敢
5)“......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 ——背运、有智慧
6)“......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 ——孤独
7、“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
——顽强、执著、永不屈服
3、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乐观以及想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渔夫桑地亚哥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人性的光辉。
四、1、“硬汉”形象: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刚毅顽强(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
2、举例:“怕吗?我也怕!上吗?必须上!”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勇挑重担
用8天时间修建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为病人建成一个“家”。
——挺身而出
科研院士在实验里分秒必争,研制疫苗,为病人的生命争取更多机会。
——勇担重责
各级党和政府统筹指挥,干部、志愿者站在一线,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众志成城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