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新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里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本节教学通过对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管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对自己血液在血管中是如何流动的十分感兴趣,探究欲望浓厚,喜欢合作学习,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肯定能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通过阅读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难点】
理解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频。
(2)关于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视频。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教学方法】
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导入: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了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引导:1、学生质疑和猜测2、学生交流已知的有关血管的知识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 质疑:生:不同的创伤,伤及的血管不同?生:不同血管,出血状况不同?推测:生:与不同血管中血流状况不同有关。学生交流已有知识:生: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之分。带着已有知识预习课本。 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测、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小组合作展开探究 探究1:观察小鱼尾鳍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来探究不同的血管,以及不同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提出疑惑,交流解决疑惑提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鼓励性评价。观看实验视频,深入了解实验,得出实验现象,讲解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向和流速,配有动画演示。 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新教材第56、57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为什么选择色素少的尾鳍?推测:生: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是为了能看到血液的流动,便于观察生:用棉絮包裹是为了使小鱼正常呼吸。观看视频: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发现:1、离心的血管,分支越来越细,血流速度较快。2、回心的血管,是由小血管汇集而来,血流速度较慢。3、最小最细的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小组合作展开探究 探究2:探究不同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总结三种血管的功能,管壁的特点,管腔的大小,血流速度以及三种血管的关系,以图片、动态图、框架图等形象直观的展示。 学生分段观看观看视频,从视频中学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功能,管壁的特点,管腔的大小,血流速度以及三种血管的关系,分别完成学案上基础知识梳理。 对本节重点知识进行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整合、提炼知识的能力。
你根据什么填写的血管的分布?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与医生“切脉”联系。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 手上的青筋是静脉,能看到,所以应该分布浅。动脉看不到,可能分布深。身上无论哪里曾破点皮,就有血渗出,应该是毛细血管出血,分布广。
为什么动脉血流速度快? 从心脏射出的血液压力较高,因此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动画展示静脉瓣的作用。 观看静脉瓣的动画,理解静脉瓣的作用。
展示三种血管横切面图,引导学生比较。 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血流方向看图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特点。
播放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毛细血管这里发生了怎样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能适于这个功能? 生:血液带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行了交换。生:毛细血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分布广。 扩展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描述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知识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请学生自主完成表格。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合作学习,填写表格,并到黑板展示: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管壁厚薄 弹性大小 血流速度
拓展延伸 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常先用一根胶皮管扎紧病人的上臂,待前臂上的血管凸现出来才一针到位.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这是利用了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输液时常采用静脉注射,当橡皮筋扎紧手腕后,血液不能流向手臂,同时静脉瓣又阻止血液倒流,这样血液就滞留在手臂的静脉血管中,使血管鼓胀,便于扎针时准确到位。 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盘点收获 【谈一谈】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自己的收获。 小组合作进行盘点,畅谈自己的收获。 进行自评和互评,取长补短。
课堂作业 【做一做】学案课堂作业二大题 生:注意三种血管结构特征的 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2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 探究实验
2、 血管的种类和特点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厚薄
弹性大小
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