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教案)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植物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并不知道植物的一些特点和习性,对植物的作用和常用用途更是肤浅,所以,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认识各种植物,有很大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立植物园的意义。
2.认识植物园里各种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3.增加认识自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建立植物园的意义。
2.认识植物园里各种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3.认识自然,从而进一步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活动方案。联系好植物园的管理老师。准备好相机,负责摄影工作。
学生准备相关文具,做好记录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分组
根据学生的喜好自行分组,全班共分八个大组。最后一个组6个人,其余每个组8个人,共62人。每个组推选好组长,首先确定本小组的活动形式,并且负责本组人员观察过程的安全、纪律,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二、实地观察
在科学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整齐的进入学校的植物园。让科学老师介绍植物园创建的时间,意义。再介绍植物园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习性、用途。让学生做好观察笔记。
三、总结观察活动
1.小组讨论
每个组以活动前确定好的方式进行整理,怎样以最佳的表达体现本小组的观察结果。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完成观察总结材料。可以是观察日记,也可以是对植物的绘画展示。
四、活动汇报
1.小组长整理好本组准备好的资料,并交流观察结果。
2.老师收集信息,向全班同学展示大家的活动成果。
五、活动评价
1.各小组汇报完毕,老师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哪个组汇报成果好,好在哪些地方?
2.老师对他们的汇报成果给予肯定和评价。
六、成果收集
老师将学生的观察成果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并保存。
校园植物(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2)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3)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找到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2.难点: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学习过程】
一、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校园植物观察活动,确定小组的活动形式及各成员的分工。
二、实地观察
仔细观察与听讲,做好观察笔记。
名称
习性
用途
形态特点
三、总结观察活动
1.小组讨论并整理观察笔记,将讨论结果写下来(形式不限,观察日记、植物绘画等)。
2.书中列举了几种植物,有什么不同?
3.校园中的植物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周围环境怎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四、知识链接
植物怎么呼吸?
在正面涂凡士林的叶子没有什么变化,但在背面涂凡士林的叶子发蔫了。在植物的叶子背面,有叫做“气孔”的呼吸道。正如我们用鼻子和嘴呼吸一样,植物是通过气孔呼吸的。即,通过这个气孔植物吸进必需的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因此,在叶子背面涂上凡士林就会堵住气孔,使气体无法自由出入,叶子便蔫死了。另外,因为叶子的正面没有气孔,所以在正面涂上凡士林,叶子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在家养花草时,用湿抹布擦拭沾在叶子正面的灰尘,并不是为了擦拭气孔,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阳光的照射。因为植物只有得到阳光的照射,才能起好光合作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