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呼吸器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大象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第二课《有趣的呼吸器官》(教材P14~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能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呼吸器官模型并简单解释呼吸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呼吸过程进行体验和观察,经历实验操作、设计制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能力与情感
在知识构建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注意卫生保健、珍爱生命等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制作肺模型并能简单解释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肺的工作原理。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组织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获得探究问题的简单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探究过程能力”的一级目标为“事实与证据”,其安排在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的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本课是紧承第一节课体验呼吸作用之后的进一步探究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在动手动脑的“做”的活动中学习,本课以观察活动引入,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吸系统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肺模型和肺活量测量仪等活动来了解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以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为此在教学预设时,首先安排了屏气活动,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呼吸现象,从而激趣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呼吸器官的存在;接着又引导学生制作肺模型,最后让他们设法利用肺模型解释肺的工作原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发现、探究中创新,着力培养学生探究的严谨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情趣,从而努力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1)塑料瓶 、吸管、橡皮筋、气球、细绳、剪刀、橡皮泥。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体验1:屏住呼吸
这节课咱们先来做一个活动,屏住呼吸看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好吗?
问:刚才是什么感受?
说明了什么?呼吸的重要性
如果人不呼吸或缺少呼吸怎么办?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
输氧、当病人生命垂危,呼吸功能变弱时,要及时给他输氧,以保证身体对氧气的需要。
人工呼吸 当人因为溺水等原因发生窒息时,应及时做人工呼吸,帮助他恢复呼吸。
体验2:深呼吸
呼吸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可平时却很少去注意它,让我们共同来体验一下做个深呼吸,好吗?做的时候要注意一下身体有哪些变化。请跟我一起做: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慢慢呼出。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喊停问:刚才你是呼还是吸?板书“吸”。再来一次,问:吸之后是什么?板书“呼” 。 我平时都说“呼吸”其实是先吸后呼。
1、做深呼吸时,吸气时身体有哪些变化?呼气时呢?
2、我们用什么呼吸的?“口”、“鼻”
3、那谁来说一说人呼吸是都用到了哪些器官?相机板书学生的回答。
刚才同学们说的像口、鼻、肺究竟是不是呼吸器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有趣的呼吸器官 》。板书课题 有趣的呼吸器官
请看大屏幕
二、自主探究 构建新知
1、观察:人体呼吸器官
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以及这些器官在身体的部位。
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口”是不是呼吸器官呢?当含氧的空气从鼻子进入,鼻腔的粘膜有湿润与加温的作用,并能将异物挡在外面。口腔却没有这样的功能。因此从卫生角度考虑,口不是呼吸器官。空气经过咽、喉进入气管,向下,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就像树枝一样,支气管再分支成为细支气管,越来越细,最末端的分支呈囊状,医学上称为肺泡。肺里面有将近3亿个这样的肺泡,当我们吸气时,肺泡扩张,肺增大,气体进入,呼气的时候则相反。气体进入肺部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阅读一段资料,请看大屏幕。
肺里面有将近3亿个这样的肺泡,每个肺泡的周围都有血管围绕。氧气 经过肺泡壁,被血管摄取,并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废气从血管出来后经过 肺泡壁进入肺泡,并随呼吸被排出体外。
当我们吸气的时候,呼吸肌收缩,气体进入肺组织。呼气的时候,呼吸肌放松,空气就会被动排出。我们的肺为我们的机体带来新鲜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废气。
三、拓展应用 深化新知
1、创作肺模型
由于肺位于人体内部,它工作时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变化,凭肉眼却看不见。如果能亲手做个肺模型,那对我们了解肺的呼吸原理该有多大的帮助啊。你们想试一试吗?我有一个提议,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开展一个制作比赛,有兴趣吗?比赛分三个环节:制作肺模型、解释肺模型(倾听)、团结合作。三个环节都优秀的小组可以得三颗星。
准备工作:
1、需要哪些材料?教具适时展示
2、怎样做个肺模型呢?请看大屏幕
简单提示:这个瓶子需要怎么做?气球呢?同学们这么聪明一看就知道怎么做,还等什么呢,开始行动吧!
创作肺模型 轻音乐
2、展示解释肺模型
问: 哪一部分表示肺?
问: 怎样让肺模型演示“呼吸”呢?肺模型什么状态表示肺在吸气?呼气呢?(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如引导学生结合肺模型解释肺的工作过程时,应引导学生说出呼气与吸气的过程:什么状态表示肺正在呼出气体,什么情况表示肺正在吸进气体,是什么关键部位促进了肺的呼吸动作。)
问: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两种让肺模型演示呼吸的方法:一种是采取吹的方式,另一种是拉外面的细绳的方式,大部分小组采用的都是吹的方式,平时我们是这样呼吸的吗?(不是)那这种方式存在吗?(存在,是人工呼吸)那这两种呼吸方式哪一种接近我们正常的呼吸?(用手拉肺模型底部细绳的方式)
3、小结: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棒了,让我佩服。通过肺模型的制作与解释,让我们对肺的呼吸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4.拓展
同学们,我们人类是用肺呼吸的,还有哪些动物也是用肺呼吸的?还有哪些动物不是用肺呼吸的呢?那它是用什么器官呼吸的呢? 请看大屏幕
四、总结回顾 再现新知
谈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又特别强,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那么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想来谈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