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8 童年的水墨画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你知道什么是水墨画吗? 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有一位诗人用诗歌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幅水墨画,这个诗人就是张继楼。
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
代表作:《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作者介绍
生字学习
mò
墨
染
碎
rǎn
suì
lànɡ
浪
溅
爽
jiàn
shuǎnɡ
水墨 印染 摔碎
浪花 飞溅 凉爽
读一读
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你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幅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一)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作者是怎样写的? 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垂柳、山溪、钓竿、蜻蜓、草地、鱼儿;作者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出溪边像水墨画一样的景色。
2.一说你的朗读体会,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来。
在朗读《溪边》的时候,第一句写的是美景,读时语气要舒缓,读出美感来;最后一句读出喜悦、欢乐的语气。
(二)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节。
2.说一说你的朗读体会,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来。
在朗读《江上》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象,体会下水、戏水、潜水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1.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这个画面,说说在江上做了哪些活动?
潜水
打水仗
(三)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节。
1.说一说你的朗读体会,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来。
在朗读《林中》的时候,第一句写的是美景,读时语气要舒缓,用叠词体现美感;后一句,读出孩子们采蘑菇时的喜悦、欢乐的心情。
字意:
组词:
造句:
mò
部首
结构
笔画
墨
上下
15
黑
①写字、绘画的用品,用松烟、煤烟等做成;②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③借指书法、绘画;④喻指学问;知识;⑤黑色或接近黑色的。
墨汁
油墨
墨宝
墨镜
乌贼遇到敌人时就会射出墨汁。
字意:
组词:
造句:
rǎn
部首
结构
笔画
染
上下
9
木
①把东西放在染料里使着色;②沾上;传上。
印染
染料
传染病
污染
秋天拿着染料把树叶涂黄了。
字意:
组词:
造句:
gān
部首
结构
笔画
竿
上下
9
①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的东西。
钓竿
竹竿
鱼竿
立竿见影。
他的两条腿又长又瘦,像两根竹竿似的支在地上。
?
字意:
组词:
造句:
suì
部首
结构
笔画
碎
左右
13
石
①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碎小块②零星;不完整③说话唠叨。
破碎
粉碎
琐碎
细碎
他不小心把储存罐掉在地上的摔了个粉碎。
字意:
组词:
造句:
làng
部首
结构
笔画
浪
左右
14
氵
①波浪,江河湖海上水的高低起伏的现象;②像波浪的东西;③放纵;没有节制。
麦浪
声浪
海浪
流浪
他在水中挥臂畅游,不时溅起一片片浪花。
字意:
组词:
造句:
hú
部首
结构
笔画
葫
上下
12
艹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两端膨大,中间细,形状像两个大小不等的球连在一起。可以吃,也可做器具或供观赏。
葫芦
先进经验不能照葫芦画瓢。
字意:
组词:
造句:
shuǎng
部首
结构
笔画
爽
独体
11
大
①明朗;清亮。②直率;痛快;开朗。③舒服;舒畅人逢喜事精神爽。④差错⑤违背。
清爽
直爽
爽约
神清气爽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全身感到格外清爽。
字意:
组词:
造句:
mó
部首
结构
笔画
蘑
上下
19
艹
①指蘑菇,可以吃的菌类植物的通称。
蘑菇
我在树林里看见小伞似的蘑菇。
字意:
组词:
造句:
gū
部首
结构
笔画
菇
上下
11
艹
①菌类植物,可供食用。
香菇
我在树林里看见小伞似的蘑菇。
碎 浪 针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墨 染 竿 葫 蘑 菇
独体字
爽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诗歌了,你还记得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吗?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出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
这是一组儿童诗,分别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幅图,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品析感悟
溪边垂钓
1.自由朗读第一节,尝试用一个词语说一说景物给你的感受。
2.朗读前两句,感受景物的特点。
快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比作镜子,将“山溪”比作绿玉带,突出了山溪清澈、平静的特点。
3.朗读“人影”句,谈体会。
4.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由静到动的写法,感受以静衬动的好处。
水中的人影和钓竿上的红蜻蜓,更加烘托了环境的宁静,为下文鱼儿上钩做铺垫。
第一句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水清澈、碧绿、平静的特点。
判断
<1>“蹦跳”的是鱼儿,“笑声”是孩子们发出的。( )
<2>这句话表现了鱼儿的活泼和孩子们高兴的心情。( )
<3>“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说钓鱼的孩子很慌张,生怕鱼儿跑了。( )
×
拟人
比喻
√
√
1.朗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在江上做了哪些活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作者先用了一个比喻句,把入水的孩子比作拍水戏耍的小鸭子,让人感受到了孩子的游泳技术高超,心情愉快.接着用从孩子们戏水、潜水两个方面来写了孩子玩水的镜头。尤其是写“潜水”的时候,更是有趣。
江上戏水
2.你知道“水葫芦”指什么吗?
水葫芦的学名为“凤眼莲”,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文中指的戏水的孩子,突出了孩子活泼的特点。
第一句和第二句写的是孩子们( )的情景,第三句写的是孩子们( )的情景。
第一句用“刚下水的鸭群”来比喻拍水戏耍的孩子们,表现了孩子们愉快的心情。
第三句用“水葫芦”喻指一个潜入水中的孩子,表现了这个孩子的水性好。
打水仗
潜水
判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一定是不会潜水,呛着水了。( )
<2>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的机灵以及潜水时高兴的心情。( )
<3>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这时候显得很紧张,因为他怕有危险。( )
√
×
×
1.雨后的松树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林中采蘑菇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松树很干净,没有灰尘,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
2.朗读课文,看看孩子们在做什么?你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孩子们在雨后的松林欢叫玩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无比愉快兴奋的心情。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修辞手法:
这里的“斗笠”是用来形容小蘑菇的。
拟人、比喻。
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蘑菇的样子好看。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修辞手法:
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采蘑菇的孩子的高兴心情。
夸张。
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戴着斗笠的采蘑菇的孩子很可爱。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比喻。
修辞手法:
这里的“蘑菇”是用来形容斗笠的。
“松林里一个个的斗笠”借指采蘑菇的孩子”。
判断
<1>采蘑菇应该是冬天干的事。( )
<2>不是所有的蘑菇都长在地上的。( )
<3>蘑菇的样子像一把小伞,这样的比喻不恰当。( )
√
×
×
1.回顾课文,思考: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学文悟法
这首诗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范例:
夕阳照耀的黄泥路崎岖悠长,
稀疏的杨树影子三三两两。
圆圆的铁环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声音和着欢笑久久回荡。
是谁轻轻一声吆喝,
比赛的终点已在不远的前方。
1.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2.请你把你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吧!可以写自己的游戏,例如:掷玻璃球、跳房子、丢手绢、玩纸飞机、跳大绳、甚至自己假装稻草人都可以写。
习题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钓竿(gān gǎn)
拨款(bō bá)
染绿(yuǎn rǎn)
扇动(shān shǎn)
√
√
√
√
二、准确填量词。
一( )镜子
一( )小手
一( )鱼儿
一( )水花
一( )雨珠
一( )斗笠
顶
面
双
条
阵
串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