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教案 (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教案 (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18: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1.能根据具体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在班级中参与交流。
2.学会看图写话,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联想,把画面内容完整地展示出来。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4.积累不同结构的成语。
5.能根据前后提示补充句子。
6.掌握写通知的格式,学写通知。
7.养成正确书写的好习惯。
8.积累出自故事或寓言的成语。
9.培养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能根据具体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在班级中参与交流。
2.学会看图写话,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联想,把画面内容完整地展示出来。
3.积累不同结构的成语。
4.培养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4课时
学生:准备寓言故事的图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说起班干部制度,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班干部制度的最初设立,是为了让学生协助老师更好地管理班级,同时学生也能从中得到锻炼。出于公平公正的考虑,有的班级开始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由同学轮流担任班干部。同学们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又会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呢?大家来讨论一下吧。
二、交际指导。
1.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每个人轮流叙述自己的观点,其他人要认真倾听,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小组再一起讨论。
2.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有三: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楚、有逻辑。评出大家认为讲得最好的同学作为代表到班上发言。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想一想发言的同学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最后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
三、交际示例。
示例一:我觉得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轮流担任班干部,可以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而且平常不太注意纪律的同学,在担任班干部期间会更加自觉、严格地管理自己,这对他们也是一种锻炼。
示例二:我认为不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如果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班干部,有一些没有经验的同学可能就会处理不好班级事务,反而给班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如让最合适、最有经验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这样比较稳定,不易出错。而且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担任班干部占用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
示例三:我支持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确实有些同学没有担任班干部的经验,可能在能力上会有不足;正因如此,他们才更需要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如果都不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怎么知道他们能不能做得更好呢?通过担任班干部,同学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统筹能力等各项能力,如果把这些能力用在学习上,不仅不会妨碍学习,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四、教师小结,案例分析。
1.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际中可以看出班干部轮流制有利也有弊。传统的班干部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单一、固定的班干部群体使班干部高傲自大、私心重;使非班干部自卑依赖,缺乏责任心;使家校之间矛盾产生,难以调节……而班干部轮流制则体现校内教育公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机会,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近几年来,包括我们学校在内,一直都在实行着,操作着,就连大教育家魏书生也推行班干部轮流制。
2.案例分析:魏书生老师早在60年代末就已尝试了这种做法,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魏老师的班里每一个学生都轮流当班干部,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班里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承担专门性工作。班级事务都分配到了每个人,每个学生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班级事务做得有板有眼。同时,班里还有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学生能干的班干部不干,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老师的职能是服务,是协助学生做好事务,让学生完全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求知,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板书:看图画,写作文)
二、阅读交流,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文,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板书:明确要求)
2.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写一段话,把图画介绍给大家。
(2)写之前,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板书:观察图画)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3)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4)写完后,跟同学交流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
(5)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三、阅读例文,交流写法。
例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明觉得没事做,就约小亮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蝶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明也迫不及待地抱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亮双手举起风筝,小明叫了声“放”。小亮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明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亮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1.学生自由阅读例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好看图作文的?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掌握写法。(板书:掌握写法)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有序观察,把握图意。
(2)抓住重点,展开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3)拟定题目,编写故事。(板书:编写故事)
(4)感情升华,揭示中心。
(5)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四、确定顺序,观察图画。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和谁一起去的?在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互相交流,教师出示例文片段:
小明也迫不及待地抱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亮双手举起风筝,小明叫了声“放”。小亮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明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
3.把图画介绍给大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五、阅读例文,加深认识。
1.学生自主习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独立修改,展示习作。
1.自读修改。
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第三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情景对话,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寓言故事的特点。(难忘的故事 蕴含的道理 启发联系生活)
3.练一练,学运用。
4.我拓展,我积累。
二、词的运用。
1.出示词语: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观察词语有什么特点?(AABC、ABAC)
3.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4.交流。
三、句的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
2.读加点词,看看加点词有什么特点(写神态)。
3.从课文中,再找一个这样的句子。
4.补充句子。
他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妈妈________:“你怎么还在玩?还不去写作业?”
5.读“真的,一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1)读加点字,看看加点词有什么特点(提示语,写出心情)。
(2)从课文中,再找这样的词语。
(3)补充句子。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
“我们终于放假了!”弟弟________。
四、学写通知。
1.明确通知格式。
(1)通知写在正中间。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3)写清开会的时间、参加人员、地点、做什么事。
(4)右下角分两行,一行是发通知的部门,一行写日期。
2.学写通知: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小组交流写的通知。
3.自己再写第三个通知: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五、书写指导。
1.观察字:艳、静、植、霜、舞、扁、最、集。
2.总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字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艳”左部的三横中,第二横最短,三横之间的距离相等。
3.练习写字,培养学生先观察后写字的好习惯。
六、日积月累。
1.会读这些成语。
2.交流知道的成语或寓言故事的内容。
3.没有听说过的故事可以课下去查资料了解。
4.记住这些成语。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谈论寓言故事: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最近读了什么寓言故事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3.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中外寓言故事,体会读书的乐趣。
二、讲授新课。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
(一)你读过这本书吗
1.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
2.列举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3.图文展示:亡羊补牢、塞翁失马、画蛇添足、高山流水等。
4.自由读教材中的寓言,思考: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很多既好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读了下面这则寓言,你能体会到什么道理?
5.出示寓言故事。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他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却忘了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根据《汉书·霍光传》相关内容改写
6.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曲突徙薪》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7.读寓言故事的技巧:
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8.小组之间交流彼此准备的寓言故事。
出示要求:
(1)复述故事时,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2)讲述道理时,要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1.《伊索寓言》
(1)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图片。
《伊索寓言》收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漫步其中,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反而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2)学生观察图片,从图片内容你都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
(3)出示《狐狸和葡萄》图文。
(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5)出示《农夫与蛇》图文。
(6)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2.《克雷洛夫寓言》。
(1)出示《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橡树和芦苇》。
(2)出示《狐狸和乌鸦》图文。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讽刺那些虚荣心比较强、自以为是、爱炫耀的人。
(4)出示《橡树和芦苇》图文。
(5)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自然中无奇不有,只要我们多观察多了解,就会发现,面对大自然的残酷,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物总会有办法来适应,或许会用更大的能力来征服。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硬与比自己强大的人去抗争,或许对自己更为有利。
三、课堂小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寻找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
扎实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都非常充分,使大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发展的这一教学理念。
在语文园地部分,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寓言故事,并从中懂得了寓言故事在生活运用中的意义,积累了成语,初步了解根据提示写句子,课堂气氛活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小学生习作的关键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强调学生的观察,然后进行语言交流与表达,对画面内容初识后,在脑海中形成习作的思路,然后进行习作。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个别学生对怎么写还存在模糊的印象,这需要习作时进行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