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6 16: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6~17世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②1688年,“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③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
④1701年,《王位继承法》通过,“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光荣革命”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3)影响: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2、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七年战争”以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力图加强殖民统治,特别是对北美大陆的殖民统治。它竭力把北美殖民地变成英国制造业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遏制北美殖民地的制造业的发展。它还控制北美殖民地的运输业,垄断北美的商业利益,严禁北美人民向西部迁徙和定居。英国从政治上、财政上、军事上也都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托马斯·杰斐逊于1774年指出,英国的殖民政策“是蓄意把我们沦为奴隶的系统的计划”。
——摘编自《美国通史》
(2)过程:
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发生冲突,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的影响。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2)过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
②1789年8月,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3)影响: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剥削的本质就是人类主体之间(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过程中的不等价性。剥削(exploitation)是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上剩余产品的出现是剥削产生的物质前提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社会分裂为阶级是剥削产生的现实基础。剥削的产生出自于分配,不仅指消费资料的分配,而且指生产条件的分配。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取决于生产资料的占有。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政体形式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为代表):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②共和制:
三权分立
美国(典型代表)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和确立“_________”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法国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2)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资本主义改革: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内战:美国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导致美国发生内战。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统一:1871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4、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2)内容:
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3)影响: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 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6、认识: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论依据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过程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体现原则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