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池子与河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池子与河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20: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池子与河流

1.认识“滔、涯”等八个生字。
2.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毁灭的道理。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给诗歌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
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池子认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2.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3.学生交流: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鸭绒垫,突出了泥土的柔软、舒适;一个“躺”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池子积聚在泥土上的情态,表达出池子安闲、惬意的心情。
4.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
5.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6.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7.学生交流: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教师点拨: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课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以池子象征那些贪图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征那些积极进取的人。
8.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人在一生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五、课堂小结。
贪图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献的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呢?我想,大家还是更喜欢为人们做贡献的河流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学习浪费才能、贪图享乐的池子,要做积极进取、创造价值的河流,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池子与河流
池子:安闲 无忧无虑 完全枯干
河流:忙碌 滚滚滔滔 长流不断利用才能积极进取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