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1.学会本课的生字,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流利、准确地朗读三首古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传统节日往往积淀着中国人独有的情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让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三首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传统节日,并体会诗人寄寓在诗文中的情感。
二、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字典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顺、流利。
2.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3.同桌合作,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课的三首古诗一共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2.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四、诵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导语:读懂古诗的第二步是读懂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下面,请同学们先自读古诗,读通顺读熟古诗。
1.自读诗词,读通读顺。
自读,同桌互相听读。
指名读,相机集体正音。
过渡:同学们,古诗又叫诗歌,在古代都是唱出来的,词也是根据一定的音律填写的,类似于现在的歌词。所以,这些文字读起来就很有美感,下面根据老师划好的停顿符再读,体会一下古诗的节奏美。
2.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1)根据停顿符练读。
(2)指名读。
(3)师范读。
(4)比赛读。
五、书写指导。
出示本课生字。
重点指导:
“旧”左竖短而有力。
“魂”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放。
易错提示
“酒”的右部为“酉”,不是“西”。
“佳”右部为两“土”,而不是“士”。
六、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并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里,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知识积累,深入古诗内容,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节课的学习里,我们将探究本课的三首古诗的具体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理解诗意,想象诗境。
导语:古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文字,一首古诗词就是一幅画,是一个故事。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这三首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节日的情景。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再读诗词,看注释,理解诗意。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测字意,理解诗句。
出示诗中重点词,集体交流理解。
全班交流,大致理解诗意。
3.抓诗眼交流,情景朗读,促升华。
(1)《元日》一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暖”)这暖不仅仅是温暖,还有快乐、热闹。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暖”?请同学们圈画出来。
①感受“暖”。
“暖意”何处来?(放鞭炮的热闹,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屠苏的力量,曈曈日,辞旧迎新。)
②谁“暖”?
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出示相关资料。)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请男生齐读前两诗句
所有的中国人:(文化的传承)这是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我们华夏祖先传递过来的温暖。请女生齐读后两诗句
读者“暖”:(文字的传递)这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是吟诵千年的经典传递过来的温暖。齐读全诗
千门万户:(普天同庆)这是如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齐背全诗
(2)《清明》一诗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感受?(“欲断魂”)
路上行人指谁?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学生说理解,老师相机分享,引导情景朗读。
①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而此时却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师生对读
②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
这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师生接着对读
③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所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师生对读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哪个字给你的感受最深?(“独”)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一下: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____。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由此,引导情景朗读。
3.图文对照,检测效果。
出示画面,根据画面诵读诗词。
我说你对,说诗句描绘的场景,对答诗句。
小结过渡:你们看,学习古诗其实很简单:先是读正确,读通顺,再是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着想象着情景,再借助注释,古诗的意思自然就懂了。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元日》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描写宋代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2.《清明》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别旧年
屠苏酒——迎新年
桃符——寄心愿 喜庆、欢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举目无亲
重阳佳节——加倍思亲
遥知兄弟——怀念亲人
清 明
[唐]杜牧
雨纷纷——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 振作
本课教学中,以朗读、想象、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体会感情,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学习古诗词,既受到文化熏陶的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工作,给学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课堂上对于朗诵这一板块我还需要加强,这也是本课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