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荷花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 荷花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20: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荷花

1.会认“蓬、胀”等5个生字,会写“姿、蹈”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夏天。同学们想一想,夏天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学生交流)你们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花瓣
蜻蜓 昨夜 破裂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多音字“挨”在这里读“āi”,还有一个读音“ái”组词“挨打”,读好卷舌音“花瓣儿”。
3.学写生字。
(1)出示:
瓣 蓬 胀 裂 姿 势 仿 佛 随 蹈 止
(2)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3)学写生字。
①小组交流如何识记。
②重点指导“瓣、蓬”的书写。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第1自然段。
1.清晨的荷花是怎样的?从第1自然段中的什么地方能体会到?(从“一……就……”能体会到荷花的清香浓郁。)
2.清晨到公园玩的“我”心情怎样?(高兴、惊喜、迫切……)
3.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我”是个怎样的人?(从“清早”“一……就……”“赶紧”“往……跑”等词句,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4.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不见花容,先闻其香,从侧面烘托了荷花之多、花香之浓。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未见荷花,先闻花香。既然花香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所见的荷花一定更加有魅力了。下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欣赏荷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看荷花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2)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3)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4)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5)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6)教师点拨: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2)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教师点拨: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3.学习4、5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特的感受,那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
(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从“翩翩起舞”中能感受到荷花开得非常美。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比如小蜻蜓、小鱼……
(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2.读完课文,我想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荷花,你能用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来赞美荷花吗?
荷 花
描写荷花美
赞颂大自然
闻到:清香
看到荷叶:挨挨挤挤 碧绿大圆盘
荷花:才展开
全展开
花骨朵儿
一大幅活的画
想象: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上《荷花》这篇课文,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会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