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温故知新
1.唐朝中外交往的事件有_________和________。
2.鉴真向日本传播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化。
3.前往天竺取经的是_____,他从_____出发,曾在最高学府_________游学。他带回了大量的_____;还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印交往的重要文献。
4.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_____和_________。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佛经
医药
文学
书法
建筑
绘画
玄奘
长安
那烂陀寺
佛经
《大唐西域记》
开放
兼容并包
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段会做,后半段不会做。
——毛泽东
材料三:(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②任人唯亲:
高力士宦官干政;
李林甫嫉贤妒能;
杨国忠专权误国。
①追求享乐:
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
⑴玄宗怠政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本名冯元一
千古贤宦第一人
宰相(19年)
口蜜腹剑 善于逢迎
排斥贤才 重用安禄山
高力士
李林甫
杨国忠
宰相
不学无术
放荡不羁
排斥贤能
民怨沸腾
任人唯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杨贵妃非常喜欢吃岭南的荔枝,但是荔枝难以保鲜,想吃到新鲜荔枝,需要派人不停快马加鞭送到宫中,累死了不少的马匹,仅只是为了博得一个妃子的喜欢。
——杜牧《过华清宫》
朝政日趋腐败
追求享乐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日益骄奢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励精图治 不理政事杨贵妃
整顿吏治 朝政腐败
朝政腐败,潜伏着危机。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可直接代表皇帝,故称为“节度使”。唐玄宗后期,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
政治
自主委派官吏
经济
把控财权
军事
强悍武力
节度使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材料二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⑵藩镇崛起
⑶外重内轻
⑴玄宗怠政
1.安史之乱的原因:
①开元末年后,唐玄宗追求享乐,________,朝政_________;
任人唯亲
日益腐败
矛盾尖锐
日益紧张
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外重内轻
②社会上__________,边疆__________;
③中央与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④安禄山势力不断扩张(直接原因)
一、安史之乱
755年,节度使(中国古代的军事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___。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
原因、经过、影响
2.安史之乱的经过:
(1)人物:
(2)时间:
(3)起兵地点:____,先后攻占_____和______,逼近______。______仓皇逃跑,太子李亨继位,即唐肃宗。
(4)结果:叛乱被平定
安禄山、史思明
755年——763年,历时___年
八
范阳
洛阳
潼关
唐玄宗
长安
安禄山
史思明
郭子仪
李
光
弼
在马嵬wéi坡,玄宗为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玄宗入蜀。
杨贵妃在马嵬坡兵变中被缢死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安史之乱影响
社会矛盾尖锐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
——杜甫
节度使权力大
安禄山造反
任用更多节度使镇压
藩镇增加
藩镇割据
将叛乱投降者任命为节度使
以毒攻毒,恶性循环
安史之乱·影响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藩镇的割据性
地方: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 料 研 读:
想一想:
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黄巢起义(原因、过程、影响)
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
2.过程:
3.影响:
(1)人物:
(2)经过:转战南北,并攻入______,建立政权。
(3)结果:_____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起义军。起义失败。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黄巢
长安
朱温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事件 性质 影响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它是一场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它是一场农民起义,是一场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
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二)唐朝灭亡
____年,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907
朱温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统称十国。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
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________先后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政权。
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汉
黄河流域
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齐己
“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齐己
北方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田家三首
——李建勋
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
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南方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2.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的延续;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____。
藩镇割据局面
武将
3.影响:
4.趋势:
①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②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
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
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
国力大增,统一打下了基础。
背景
人民渴望统一;
本人宏大志向
措施
影响
以史为鉴: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的变化,对你有何启示?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时间:755年
结果:763年,叛军被平定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生活困苦
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时间:907年
概况:被朱温建立的后梁灭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及北汉
课堂小结
1.右边的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D
A
练习
3.“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发生在( )
A.秦二世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后期 D.唐高宗统治时期
4.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从建立到灭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 )
A.138年 B.146年
C.289年 D.290年
C
C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6.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D
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新唐书》
(1)除材料一所述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①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②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