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 9 课《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消化和呼吸”单元的第四课。本课由五个环节组成,引导学生明确设计与制作的任务,利用已有知识与方法进行设计;根据设计,收集材料,展开制作;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根据测试的情况和同学之间的评价,进一步改进简易肺活量计。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区别,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经历过学校组织的体检,知道有一项体检项目是测量肺活量。但是,学生并不了解肺活量是如何反映我们的身体指标的,也不清楚肺活量是怎么测出来的。
三、教学目标
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肺活量计。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大小。
尝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并通过锻炼增强肺活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肺活量计。
教学难点:能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水槽、大饮料瓶、塑料软管、吹嘴、水、彩色水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水槽、大饮料瓶、塑料软管、吹嘴、水、彩色水笔、《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波波、彬彬和琪琪正在进行体检,波波使用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问题:我们能制作一个测量肺活量的装置吗?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任务: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可以测量肺活量大小的简易装置。
(二)活动探究
任务
讲述:测量肺活量是体检中的一项常规检查。问题:肺活量如何反映我们的身体指标。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整理:一般情况下,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强。
任务: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可以测量肺活量大小的简易装置。
设计
思考:如何将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
引导: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能否用装置将水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交换,从而直观地反映气体的体积。
任务:利用已有知识与方法设计简易肺活量计。
提示:测量肺活量是测量人体呼出气体的体积;可以利用水和空气都占据空间进行设计;通过装置,能使呼出的气体将水排出;观察排出水后的装置里气体所占的体积,可以了解呼出气体的量;通过装置简单对比肺活量的大小。
活动: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设计活动,分析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使用工具与材料,用绘图、文字等方式将自己的构想记录下来,并把设计简图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交流: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方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整理: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交流和共享,使每一个小组都能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听取不同的意见,理解别人的想法,进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设计。
制作
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制作简易肺活量计。
材料:水槽、大饮料瓶、塑料软管、吹嘴、水。
活动:分小组按要求展开制作活动。可参考以下步骤完成制作:①测量塑料软管的直径;②选择合适的工具,在大饮料瓶的盖子上开一个刚好能插入塑料软管的小孔;③将塑料软管插入大饮料瓶盖子上的小孔,还可以用橡皮泥封好缝隙,保证密封不漏气;④将吹嘴插入塑料软管的另一端。
展示: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并展示所制作的简易肺活量计。
测试
要求: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的大小。问题:如何使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整理:①水槽盛约三分之一的水;②大饮料瓶装满水,盖上盖子,瓶子垂直倒立在水槽中;③尽量一次最大吸气后,使用吹嘴缓缓呼出全部气体;④利用彩笔记录大饮料瓶中的水面位置。
问题:测量肺活量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整理:①吹气前必须尽量地吸气;②应尽力呼出肺中所有的气体,呼气时需要缓慢,避免水槽内的水溅到桌面;③不要共用吹嘴,每人都需要使用安全卫生且专用的吹嘴;④记录数据要清晰,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进行记录。
活动:分小组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小组的数据。
问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的肺活量是不是更大?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小结:经常运动的人肺活量会增加,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氧气以满足身体需求。
引导:要经常参加运动,以增强肺部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评价与改进
问题:能根据测试情况和同学之间的评价,对自己的简易肺活量计进行完善
吗?
交流:根据使用的情况进行讨论,对装置提出改进建议,调整使用方法。 任务:根据测试情况和同学之间的评价,对自己的简易肺活量计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