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堂导入:明末流行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明末流行的歌谣。这首民谣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结果如何?明朝是怎样走向灭亡的?满洲是怎样崛起的?为什么清兵能入关?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自由放任政策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
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木匠皇帝——明熹宗 魏忠贤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代周臣《流民图》局部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农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3.自然灾害频仍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4.满洲兴起,威胁明朝统治努尔哈赤
皇太极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知识拓展 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
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清朝满八旗图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原图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原因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苛重。(根本原因)
②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直接原因)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起义经过陕北起义进军河南: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攻克西安:1643年,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攻克北京:(1644年)明朝灭亡崇祯帝自缢,统治276年的明朝灭亡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李自成像“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驿卒。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均田免赋”口号: “均田免赋”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要求平等平均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
全国统一时,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
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即遣将前往山海关招抚吴三桂,许以“封侯之赏”,同时遣降将唐通等率军往取山海关。吴三桂原以大势所趋决计归降。但当他率军抵达永平以西的沙河驿时,得知其父吴襄在京城被大顺军拘捕索饷,爱妾陈圆圆为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所夺,遂怒而中改,执辔而东,击败李自成所遣守关镇将唐通,返回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而复叛,于四月中亲率大顺军主力10万余人进兵山海关。吴三桂权衡之下,决意向清军乞援。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吴三桂降清 2.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 在吴三桂与清军的联合打击下,李自成军战败,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第九子李自成遇害的
湖北九宫山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答:是必然的。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或者回答:是偶然的。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而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了关。探究: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探究: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答:一是由于清兵入关,满汉地主联合镇压;二是起义军内部严重的流寇主义;三是政策的失误,缺乏远大的战略眼光,进入北京后,军事首领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了下降,在明清军队进攻下功败垂成。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探究:明末农民起义影响? 答: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农民军将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都激励着后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失败了,但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永垂史册的。
它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遏止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使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口号,是唐宋以来农民战争的一个新发展,它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明末农民起义,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小结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