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个星期天 教案(2课时,共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9 那个星期天 教案(2课时,共6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21:16: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那个星期天》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盼望”的故事,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星期天的早上母亲答应带“我”外出,但母亲却由于一直忙着家务事而无法兑现承诺。我在这一天中经历了“欣喜、焦急、沉郁、惆怅、失望”等心情变化。文章中作者抓住心情变化这条线索,除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外,还重点通过环境描写和心灵独白等方式真实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文章节选自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文中处处体现出史铁生的写作风格:大量的内心独白、环境的不断变化、身体的细微变化,细腻深刻的体验与自然、身体、内心的感觉紧密相连。阅读的时候,适合贴近这些描写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表达的效果,在语境中习得课文的表达方法,为习作奠基。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课文中有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其中的“耽”、“揉”、“绽”三个字中都有易错笔画“乛”,可以指导书写。
2.梳理情节。
课文是一个故事,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3.学习表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因此通过读文来学习表达的方法是阅读的目标。《那个星期天》具有故事性,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更倾向于对具体的人、事、景的细致描述。教学时,将重点目标放在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真实自然的表达情感的。
4.对比阅读,巩固写法。
《匆匆》与《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匆匆》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而《那个星期天》是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情感。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掌握两种写法,感受两种写法各自的好处。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会并掌握“媚、砖、蚁”等13个生字。
2.浏览课文,感受作者情感变化,梳理文章情节。抓住情感变化这条线索,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文中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试着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与《匆匆》进行对比,发现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1.浏览课文,感受作者情感变化,梳理文章情节。
2.抓住情感变化这条线索,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文中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试着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读文中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试着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了解作者,检测预习,读词入境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出示史铁生的简介)
1.课前都预习了吗?哪位同学能带着大家读读生词。
PPT出示:春天明媚的阳光 急遽变化的光线 孤独惆怅的黄昏 消逝的光线
2.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小结过渡:史铁生的语言富有诗意的语,往往带给读者丰富细腻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那个星期天!
板块二:默读课文,借助表格,感知大意
1.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要点:课文从早晨写到下午再写到了黄昏,是按照时间顺序在写。
2.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妈妈做了什么?作者的心情如何?完成学习单。
3.学生展示学习单。
4.观察所填写的内容,发现了什么?
要点:一天之中,妈妈一直都在忙碌,作者的心情在发生着变化。作者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所以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5.紧扣这条线索,借助这个表格,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过渡:作者就是抓住心情变化这条线索,按照时间的顺序,就能把发生在这一天的故事写得清清楚楚。
6.虽然,一天之中作者的心情不断在变化,但有一样始终没有是没有变的,是什么?对,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盼望(板书:盼望)。
小结过渡:是的,一段流逝的时光,一个永远在忙碌的妈妈,一个始终盼望着外出的孩子共同构成了——那个星期天。
板块三:再读课文,品词品句,读文悟法
1.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的那份盼望的呢?赶紧默读课文,勾一勾相关的词句,做批注。
要点:学生交流,有关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2.聚焦心灵独白的句子。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2)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要好几句,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
◆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情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无法理解)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对自己的自责)
◆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还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埋怨母亲)
(3)读读这些句子,和平时描写人物心里的句子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要点:像在自言自语,与心灵对话。
小结过渡:读着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来的心里想说的话,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细腻敏感、纠结丰富的内心世界。
(4)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试着读一读。
要点: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小结过渡:读着这些细腻的文字,我们真的走进了那个小院,作者心灵的独白更是让我们走进了那个男孩,感受到了他那颗盼望外出的心。
板块四:归纳学法,总结收获
通过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我们梳理了故事情节,也体会到了作者运用心灵独白的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外出盼望的内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又是如何应用环境描写来表达内心盼望的。
第二课时
板块一:回忆情节,复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作家史铁生的童年,和他一起度过了他记忆深处的那个星期天,在哪个星期天里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要点: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
板块二:再读课文,品词品句,读文悟法
1.上节课的时候,我们读到了作者心灵的独白,那些文字犹如作者喃喃的自语,告诉了我们他内心的想法,表达出了他真实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各种景物里,看看作者又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内心真实自然的感受的。
PPT出示: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将所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2)同桌讨论,作者是怎样在环境描写中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的。
2.学生交流:
问题一:你勾画了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
问题二:在句子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谁来填填这个表格?
问题三:看看这个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要点:时间的变化引起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心情的变化。心情发生了变化,对周围环境感受不同。环境中的景物代表着作者的心情。
小结过渡:原来环境的变化暗示着作者心情的变化,作者写环境的变化就是写心情的变化。
3.教师引读五个环境描写的句子。
小结过渡:听到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星期天,作者通过那明媚的春光,荒草丛中的绿意,急遽变化的光线,写出了一个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刻苦铭心的盼望。
4.这样写就叫做(出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板块三:联结生活,仿写迁移
1.有个同学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写了两段话,对比着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PPT出示课后“初试身手”的两段文字。
小结过渡:同样是写花、写鸟、写树,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承载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这就叫“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2.你能试着像这样写一段话吗?
初试身手:
板块四:分享佳作,互评达识
佳作展示,评一评。
要点:有没有表达出他的情感?描写的是不是小巷中的景物?
1.如果此时你正走在一条小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试着写几句话,通过细致描写小巷中的景物来表达你的情感。
3.根据评价单对自己的片段进行评价。
板块五:对比阅读,感受不同
好的作家能通过笔尖将自己的真情流露在文章之中,但是不同的作家表达情感的方式却各有不同。《匆匆》一文表达着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那个星期天》表达着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都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习提示:
1.比较阅读《匆匆》与《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
2.从文体、内容、表达方法等方面思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用喜爱的形式展现。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走进了作家史铁生。
要点:
相同点:
1.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不同点:
1.《匆匆》是一篇散文,而《那个星期天》是一个故事。
2.《匆匆》表达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是成年人的视角。而《那个星期天》表达的是孩子对于外出的渴望,是成年人用儿童的视角进行表达。
3.《匆匆》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设问,很直接地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惋惜。还运用了排比句表达着时间流逝匆匆,自己却很无奈。《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独白,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感受来表达“我”对于外出的渴望,以及情感的变化。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