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二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艰难的工业救国之路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
一、经济变动的危机
三、步履蹒跚的前行
提供自然经济解体和民族工业兴起的相关材料
设计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
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 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 。
——梁启超
“大势”指
的是什么?
“变”的
是什么?
环节二 引用名言,导入新课
一、经济变动的危机——经济结构的变动
传统的经济模式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特点。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既相互结合又相互排斥。
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耕织图》
环节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经济变动的危机——经济结构的变动
环节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2、经济结构的变动
1、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一、 经济变动的危机——经济结构的变动
探究一 材料一:资料卡片:(教材第31页右上)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
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
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问题: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材料二:
问题:材料二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货到来沉重打击了中国纺织、
煤炭、冶铁等手工业,大量的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现象:中国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环节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一、经济变动的危机——经济结构的变动
(2).外资企业的出现
(19世纪40、50年代)
(4). 民办企业的兴起
(19世纪60、70年代)
(3). 洋务企业的兴办
(19世纪60年代)
环节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19世纪60年代以来)
经济被破坏
经济被入侵
积极变化
2、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 经济变动的危机——经济结构的变动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主要原因)
农产品的商品化
(原料产品出口)
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耕”“织”分离、“纺”“织”分离)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工业革命
经济结构“变动”
环节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国内市场扩大
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西方入侵目的)
“大势”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工业强国的呼声
4.比较洋务企业和民办企业
2.清政府的救己和救国
3. 民族工业的兴办和意义
环节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工业强国的呼声
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
御辱之资,自强之本。
—— 李鸿章
强国之端,首在开辟利源,
而开辟利源,首在发展实业。
——张之洞
今为机器之世,
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康有为
观点:重视和发展工业;
发展工业可以强国富国
启示:发展工业是大势所趋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张謇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探究二:结合下列材料,说明清政府有怎样的政策调整?清政府调整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甲午战争失败后,晚清政府为摆脱统治危机,又迫于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的呼声,实行“振兴实业,奖恤工商”的新经济政策,
为中国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材料二 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
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
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
2.清政府的救己和救国
调整: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同时提高工商业的地位
目的:清政府希望以发展工业来挽救自身统治危机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问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有哪几种途径?集中在什么地区?什么行业?
探究三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
3. 民族工业的兴办和意义(两个阶段)
材料二 ?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问题:为什么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三种途径:洋务派兴办;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的转变。
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行业: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少。
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许多人提出“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机。
意义: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新气息。
(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阶级力量、新的思想观念)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4.比较洋务企业和民办企业
材料一 江南制造局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
负责 。它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译馆、广方
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其经费来自上海海关之厘金
(关税)。……江南制造局虽是清未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但是技术上
仍是由外国技师垄断 。19世纪70年代初,江南制造局只有40个官员领导管理;到70
年代末,增至80个官员。
材料二 1872年12月26日,清廷批准李鸿章奏折,设立轮船招商局。招商局成立后,
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与外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李鸿章采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
承运官物等措施与其竞争,使招商局转亏为盈。……招商局采用入股形式面向社会
招股集资,持有股票者凭证取息。股东们选出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轮船招商局
的受任者与作为主要股东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然而政策性的决定都掌握在由政府委
任的官董手中。
材料三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起初资本不过二三百元,工
人四五个。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生产小火轮,“发动机系英国制造”。80年代厂内可
容纳200人工作。后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败北,1899年作价卖给外企。……
探究四 问题:三段材料分别属于何种形式企业?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项目 企业形式 时间 生产方式 创办者 资金来源 企业规模 管理方式 直接
目的 根本
目的
洋务企业 军用工业 政府投资
民用工业 官僚地主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求富(解决资金问题)
与洋人争利
私人企业 民办工业 机器生产 实业
救国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项目 企业形式 时间 生产方式 创办者 资金来源 企业规模 管理方式 直接
目的 根本
目的
洋务企业 军用工业 60年代 机器生产 官僚地主 政府投资
较大 封建管理方式 自强(发展先进火器)
维护
清王朝统治
民用工业 70年代 机器生产 官僚地主 官办
官督商办
较大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求富(解决资金问题)
与洋人争利
私人企业 民办工业 60、70年代 机器生产 地主、商人 私人投资
较小 资本主义方式 获得
利润 实业
救国
三、步履蹒跚的前行——实业救国的阻力
阅读材料 大生纱厂兴衰
1895年,张謇开始筹划在南通创设纱厂,集股过程颇费周折。
1899年大生纱厂开工2个月后,与张謇不睦的桂嵩庆写信给两江总督刘坤一告状,说 “张謇乱要钱,大帅勿为所蒙。
1914年,一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
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1921年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的资金周转不灵。
1921年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特别是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占领市场,大生等各纺织厂受到严重打击。
1923年秋,大生一厂因无款购花而停工。
1925年,上海的金城、上海、中国、交通四家银行和永丰、永聚钱荘等债权人组成一个银行团维持会来清算、接办大生纱厂。
环节四 知识延伸,感悟升华
探究四: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生纱厂在发展中都
遇到了哪些困难?谈谈对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的认识?
困难:1.缺“芯”少“费”2.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3.自身经营不善4.缺乏和平发展环境
认识: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由于种种因素,民族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也未能使中国摆脱危机,实现强国富国的目标。但是它的兴起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环节四 知识延伸,感悟升华
张謇
——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先驱。
出于振兴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张謇扬弃了儒家“学而优而仕”的官本位传统,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农工商等经济活动和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
张謇在南通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基地之一。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1922年,商业精神领袖、“状元企业家”破产1926年8月24日因病在南通逝世。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环节五 学以致用,反馈练习
布置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图
鸦片战争的影响
外国商品涌入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外资企业的“示范”
民族工业兴起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9世纪末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列强
资本输出
清政府放宽
设厂限制
实业救国
国人思想
的解放
西方的冲击
中国的反应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艰难的工业救国之路
一、经济变动的危机——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工业强国的开启——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三、步履蹒跚的前行——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板书设计】
顺势而为是一种人生智慧
革新与救国是一种政治理想
自强、实干是一种民族精神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