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共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共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6 22: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
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思考:什么是禅让制?
什么是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产生
(1)约公元前2070年, 建夏,中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 ”的局面逐渐形成,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2.特点:夏商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 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 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制度:夏商初步建立起一套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 和 。

家天下

占卜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思考: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大禹治水图
戴冠冕的夏禹
两张图中的大禹有何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此后王位该如何传承?
臣民---部落联盟首领——国王;“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是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王位世袭制
世袭制:天下为家的开端
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史记·燕召公世家
如何治理“家天下”?
通过占卜神化王权
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概念:
封邦建国、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常缩写为“封建”,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不同。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
二.分封制
随着灭商和东征的胜利,西周统治范围的扩大,如何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地统治呢?
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二.分封制
1.对象
2.义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诸侯: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3.权利
设置官员(行政)
建立武装(军事)
征派赋役(财政)



6.影响
积极:加强统治、扩大疆域
局限:诸侯独立性大,
不利中央权力巩固
4.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反映的问题: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楚王问鼎的来历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
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
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你知道它吗?
阅读材料,探寻分封制的走向?
材料一: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问题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2)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后期却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你认为导致此情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王室衰微,诸候不尊天子。②分封制崩溃。
③造成春秋时期诸候争霸,国家分裂。
生产力的发展
三.宗法制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依据是什么呢?
二儿子
王位之争
宗 法 制
运行原则:
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周公
表示其余嫡子及
庶子等降一级
长子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长子
长子
长子
长子




周公

传位无法,
国家必乱!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与分配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关于宗法制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夏商周盛行,以后历代存续)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③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⑤对宗法制度的评价:
★宗法制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
积极: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忠孝报国
消极:重男轻女、等级观念、专制作风
大小宗是相对的;具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内的兄弟关系,又是政治上的君臣隶属关系
思考:“大宗”和“小宗”关系如何?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有什么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宗法制 —— 分封制
互为表里
(里)
(表)

体现

核心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奠定家国天下一体家国同构观念
四、分封制、宗法制的补充: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了一些规范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知识链接
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孔子代表奴隶主的利益
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家国一体”)
③没有形成中央集权。
(秦朝形成了中央集权)
1、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1)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它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
(3)其核心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4)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1)(2)(3)(4) B.(1)(2)(3) C.(1)(2)(4) D.(1)(2)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随堂练习
D
嫡长子继承制
互为表里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专制代替民主的历史倒退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
随堂练习
B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D
随堂练习
4、“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商朝的外服制度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西周的分封制
秦汉的郡县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