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件(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件(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7 14: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华盛顿大桥,位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上,这座大桥宏伟壮观,让我们感叹美国修建这座建筑时的科技与辉煌。但大桥在1931年落成后立刻成为…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柯立芝
此海报曾经贴遍美国大街小巷
*
美国人民在巨幅宣传画下排着长队领取救济
“倒霉”Ⅰ:作为总统,胡佛赶上了……
1929年,美国铁路旁的空牛奶罐
小组合作—讨论展示
合作探究点一
1、结合p110知识链接分析究竟什么原因造就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一分析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第一组
2、结合材料一及课本专题五所学,分析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 ——第二组
3、根据上述材料及课本知识,思考这场经济危机的实质?爆发的直接原因?具体原因?根本原因? ——第三组
合作探究点二
1、根据视频及材料一二三,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的过程及特点?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破坏严重的表现?
——第四组
2、根据材料四理解这次经济危机波及政治领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五,分析这场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从激化两组矛盾角度分析)? ——第五组
合作探究点三:共同探究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合 作 探 究 点 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1928年,美国的生产总量超过整个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

(1)究竟什么原因造就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提示,p110知识链接能帮助你哦!)经济危机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大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他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
(2)结合材料一及课本专题五所学,分析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
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最主要)
  材料三: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美国工人的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55%)。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
材料二: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3)根据以下材料,分析这场经济危机的实质?爆发的直接原因?具体原因?根本原因?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下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性的漫画。少数富人高高在上在欢宴,根本不理下方穷人的死活。在他们脚下则是深深的悬崖,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A.垄断资产阶级的冷漠和荒淫无耻
B.广大人民的生活艰难和衣食无着
C.贫富分化严重必然导致市场崩溃
D.资产阶级统治腐朽即将走向灭亡
直接原因:贫富悬殊所导致的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材料四: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来刺激消费市场。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汽车、收音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人们贷款购物,今天花着明天的钱。
1926年售出的汽车,约有70%是美国人用分期付款形式购买的。据统计,1924—1929年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

材料五:20年代股票投机成风。人们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股价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甚至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假如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10万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万美元时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你还认为自己已拥有了90万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房、买车、买东西。
大萧条来到,他的股票暴跌成一堆废纸,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
材料六:18世纪晚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消费
供求矛盾示意图
股票投机
分期付款
具体原因:
股票投机、信贷消费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加剧了各种矛盾。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虚假繁荣
政府自由放任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由此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同时,人民收入相对减少,无力购买生活资料,以致因饥饿而死。 (你能在材料中发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内容吗?)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自由放任政策
股票投机过度
信贷消费过度
经济危机
生产和销售矛盾(贫富悬殊)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激化
激化
激化
具体原因
总结探究结果: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合 作 探 究 点 ㈡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影响
观看视频,回答经济危机是怎样开始和发展的?(过程)
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发展
银行倒闭
席卷整个经济部门
(工农业……)
美国经济危机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股市崩溃
(导火线)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美国股市崩溃后在社会上引发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考考你的观察力,在材料中寻找经济危机的影响?

?


材料二:危机期间,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所以小麦、玉米棒子只能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可是出售却还不足一元,只能就地掩埋!
8.4℅
16.5℅
28.4 ℅
40.6℅
46.2℅
日本
法国

德国
美国
材料一: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
材料三: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
(1)根据视频及材料一二三,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破坏严重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工农业生产大幅下降;
世界贸易急剧下降;
大量工厂破产,失业人数猛增;
生产严重过剩,浪费资源;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A、刺激消费
B、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
C、为了扩大再生产
D、维护利润,稳定商品价格
材料四:1929-1932年罢工2700多次。……繁荣总统变成了“饥饿总统”。“繁荣”消失了,“革命”好像“转过街角就是”。
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 ——美联社报道
“饥饿总统”拿不出一点办法,我们希望也像意大利那样建立法西斯。 —— 一名资本家

(2)根据材料四理解这次经济危机波及政治领域的表现?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的激化;
法西斯势力抬头
(3)根据材料五,分析这场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从激化两组矛盾角度分析)?
材料五: 为了摆脱危机,西方各国政府采取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1930年6月,美国将平均关税由33%提高到40%,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各国开始大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使危机形势更加恶化。
英法等国为转嫁危机向其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商品、增加捐税。

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
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
(1)经济: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2)政治:激化三对矛盾




(3)资本主义制度:
面临严峻的考验。
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矛盾;
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速二战到来)。
③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到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B、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D 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124项(苏俄政权初期帝国主义对其经济封锁),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其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帮助美、德缓解危机
D、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结成同盟关系
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下降,这说明(?????? )




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
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
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
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
材料一: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材料二: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讲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请回答:
结合材料及课文总结分析胡佛反危机的指导思想,措施(前期、后期有何不同),影响?
合作探究点(三)杯水车薪
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但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A.是非常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后期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1931年,美国总统胡佛在第三个年度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应该最少地介入经济的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和迫不得已的。”胡佛“迫不得已介入经济领域”的措施不包括(  )
A.向大企业、大银行、大农场提供贷款
B.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C.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
D.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自由主义是胡佛个人的信仰!
美国制度……产生于“自由主义”的“伟大社会哲学”。这种哲学的最高信条是:自由是上帝赋予一切人的天资。任何权力,不论是经济权力还是政治权力,都不能侵犯它,任何政府都不能否认它。 —胡佛《美国的个人主义》
思考:为什么胡佛不肯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将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胡佛的竞选总统演说
捍卫美国民众的自由!
美国历史是一部政治奇迹和经济奇迹的历史,它们的产生正是因为美国把1776年的这两套思想付诸实践。
——弗里德曼《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
《独立宣言》1776年
《国富论》1776年
自由主义是美国历史的传统!
为什么胡佛不肯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思考: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自由放任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其原因是什么?
因为时代不同,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也不同
市场
垄断
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束缚
刺激资本家
盲目生产
产销矛盾突出
时期 状况 作用
18世纪晚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
要求
20世纪2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形成
胡佛竞选口号: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罗斯福竞选口号: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期待救星出现,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
1932年,罗斯福2280万票对1575万票、472票对59票击败胡佛出任美国总统
问题探究点(四):
你认为这场危机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②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③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④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⑤经济全球化加强,国际关系的协调变得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
胡佛反危机
自由放任
自愿合作
课堂小结
有限干预
材料一 胡佛总统(1929~1933年3月在任)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美国专栏政论作家沃尔特·李普曼1932年认为:“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个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有人说这是一次过度繁荣危机,可它也是人类理解危机。”
——引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谬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则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引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在美国当时流传一首歌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引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美国人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理解有哪些主要观点?
(2)前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3)如何理解材料二的观点?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和前三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大显身手:(你会体验收获的快乐哦!)
1、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①自由放任主义盛行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
③贫富悬殊过大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没有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贫富悬殊过大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3、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A
A
B
4、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A、刺激消费
B、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
C、为了扩大再生产
D、维护利润,稳定商品价格
5、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D
A
6、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是说明这场危机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 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
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
D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7、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
A、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实行政府干预经济
C、采取措施稳定股市
D、进行社会救济
8、1929_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这次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有
①造成金融危机 ②工业生产下下降
③农业遭到毁灭打击 ④社会秩序混乱
⑤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A
B
结合所学思考,当今中国社会哪些经济现象和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相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哪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那怎样才能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1929年大萧条来临之前,奥地利学派曾经提出了“大萧条”到来的预言,因为预言变成了现实而备受关注。 2004年8月,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在读完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一书后,将美国1920年与今天的中国经济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一个崛起的经济巨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萧条,如同美国在1930年所经历的”。他预测:“将会在2008-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结果他的预言再次成为现实,不禁让人陷入沉思…… ——文章见2014年11月22日《全球财经观察》










结束语:面对危机 的态度
罗斯福: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奥巴马:
“美国这个国家及其所代表的梦想正在接受着近一个世纪以来还从未出现过的考验。我要求你相信你自己,相信他人,并且相信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温家宝:
战胜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信心比黄金货币更贵重。
亲爱的朋友:
学习上、生活上你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一定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对;
相信自己,用奋斗创造美好未来,用拼搏铸就无悔青春!

2008年9月15日,从纽约华尔街开始的一场金融危机再次席卷全球, 被称为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又称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
经过这节课的认真学习,从危机的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胡佛的应对失败中吸取教训,你将向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哪些建议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
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宏观调控);
2、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解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①不能过度提前消费,提防股票投机行为;
②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企业和人们的行为
③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④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
⑤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
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实现共赢 ……
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范围广
破坏性大
时间长
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胡佛车
“胡佛村”
人们曾经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叫“胡佛屋”。
失业者手里提着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
乡下贫民把破汽车的前半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
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着取暖叫做“胡佛毯子”。还有人把衣袋翻过来,一分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农民捉住野兔吃了,叫它“胡佛猪”。
胡佛总统本人被称为“饥饿总统”。
1928胡佛竞选总统时说:“今天我们在任何地方比以往都接近消除人民生活贫困的理想。”
“如果我当选总统,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1929年3月4日,胡佛在就职演说中踌躇满志地说:“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达到了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了”。
位于美国纽约市,共有102层,1930年动工,1931年落成,只用了410天。目睹这座大厦的宏伟壮观,不禁让我们感叹美国修建这座建筑时的辉煌,但是这一象征繁荣的大厦却在经济危机中落成,难免让美国人自豪的同时又感到酸涩与尴尬。
20世纪20年代末,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把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毁,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思考: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自由放任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其原因是什么?
因为时代不同
市场
垄断
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束缚
刺激资本家
盲目生产
产销矛盾突出
时期 状况 作用
18世纪晚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
要求
20世纪2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形成
上万家银行倒闭,存在家里更保险
……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英、法、美逐渐捐弃前嫌,……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胡佛政府初期反危机措施
①自愿联合:
只要求_______和______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
②鼓励投资:
削减______和________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
③提高关税:
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各国纷纷高筑___,加剧了___。
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
(二)为了赢得连任, 胡佛政府进行的政策调整:
(1)措施
①成立_____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该公司向____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____项目
但是:依然实行___政策,削减___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实质: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前提下的有限干预
(2)结果:
杯水车薪,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国家干预经济
金融业:股票狂跌 银行破产
工业:大幅下降
农业:严重过剩 大量农民破产
破坏生产力;浪费资源;失业创纪录
材料四: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来刺激消费市场。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汽车、收音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人们贷款购物,今天花着明天的钱。
1926年售出的汽车,约有70%是美国人用分期付款形式购买的。据统计,1924—1929年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

分期付款
盲目提前消费(市场虚假繁荣)
盲目扩大生产
材料五:20年代股票投机成风。人们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股价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甚至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假如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10万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万美元时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你还认为自己已拥有了90万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房、买车、买东西。大萧条来到,他的股票下跌5/6,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
股票投机过度
金融市场不稳定
市场虚假繁荣
材料六:18世纪晚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自由放任”政策
四、病入膏肓的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认识美国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材料一: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值损失总额达到740亿美元,超过1928年美国的国民收入总额。危机期间,破产的银行达到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

材料二: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工厂倒闭,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

材料三: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下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四:美国的对外贸易减少了2/3.

材料五: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1933年,失业人数近1700万,约占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换乱,有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美国到处人心惶惶,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
金融危机
工业危机
农业危机
外贸危机
政治危机


消费
供求矛盾示意图
股票投机
分期付款
具体原因:
股票投机、信贷消费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加剧了各种矛盾。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消费
虚假繁荣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