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物朋友
【情境任务】
老舍笔下那只性格古怪的猫、令人生厌却又让人不敢再讨厌的母鸡,还有丰子恺眼中那位高傲的“鹅老爷”……它们都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当中。我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朋友,有些小朋友还有过饲养动物的经历,有时,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比如最喜爱的小动物不见了,想请伙伴帮忙寻找;全家要外出旅行,要请邻居帮忙喂养;要搬家了,想拜托同学收养……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能从外形、生活习性、趣事等方面介绍动物朋友,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语境,能从外形、生活习性、趣事等方面介绍动物朋友,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提前两周布置:观察身边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填写观察记录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激趣导入拓思路
一、激趣导入。
1.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小朋友的最爱。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朋友。我们来看看,大家拍下的与动物相处的照片。(板书课题:我的动物朋友)
2.多么温馨的画面,多么可爱的动物!想不想把你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别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呢??
二、打开思路。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你的动物朋友?
2.创设情境,引导思路。
动物朋友可介绍的方面有很多,不同的情境、向不同的人介绍,我们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假如你最喜爱的动物不见了,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你会向小伙伴介绍动物的哪个方面?(板书:外形)
◆假如你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要请邻居帮忙喂养你最喜爱的小动物,你会向邻居介绍动物的哪个方面?(板书:生活习性)
◆假如你们家就要搬到外地去了,你想请一位同学收养你最喜爱的动物,你会向同学介绍动物的什么方面?(板书:趣事)
【设计意图:播放学生与动物朋友相处的照片,这是记忆的唤醒,也是写作情感的激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对学生写作素材的归整,也是写作提纲的搭建。】
环节二:抓住特点写外形
一、发现问题。
1.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往往从外形开始。出示一学生观察记录单中关于小猫外形的描写,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预计大多学生会认为描写具体生动)
小猫有一身光滑柔软的毛。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像两颗发光的宝石一样炯炯有神。一条毛茸茸的小尾巴,摸起来可舒服了。
2.逐步出示图片:你觉得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不是这只猫?(发现每只小猫都吻合这段外形描写)看似具体生动的描写竟成了“大众猫”。
二、例文引路。
1.假如你最喜爱的动物朋友不见了,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你会向小伙伴怎么描述它的外形呢?
2.例文引路习妙招。
妙招一:抓住一点写。
(1)出示例文,读一读:作家是怎么描写猫的外形的?
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儿白,一半儿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啊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周而复的《猫》
(2)对照文字,想一想:这只猫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黑白相间)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毛:雪白+墨色; 脸:半白+半黑;
尾巴:全黑; 牙齿和胡须:白色。
(3)小结:外形描写有妙招,最大特点是什么,抓住一点写到底。(板书:抓住一点写)
妙招二:特征组合写。
(1)假如我的动物朋友在外形上比较大众,不能抓住一点写,怎么办?
(2)出示一学生片段: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写他家的小狗的。
“糯米”穿着一身棕色的衣服。头上有个小白点,像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最可笑的是它的鼻子,一只宽宽的朝天狮子鼻,好像一拳被人打塌了的样子。下雨天,不打伞在外面走,不用三分钟,它的鼻子就满了。什么满了?水满了呗!
(3)你发现他是怎么来写这只小狗的?
引导:第一个特征是——全身棕色;
第二个特征是——头上有小白点;
第三个特征是——塌鼻。
(4)小结:当我们在描述动物外形时,一个特征不能将它与其他同类动物区分开来,那么就要再写第二个特征、第三个特征,一直到足以区分为止。所以我们在介绍动物的外形时,可以用上第二个妙招:特征组合写。(板书:特征组合写)
三、初试身手。
1.出示三张小狗图,试着运用抓住一点写或是特征组合写的妙招,选择一只小狗写外形。
2.根据文字描述猜是哪张图片中的小狗。猜中的外形描写打上五角星,猜不中的再修改。
3.拿出你的观察记录单,运用抓住一点写或是特征组合写的妙招,改一改你对平时观察的动物朋友的外形描写。
4.同桌相互交流评改。
【设计意图:运用图文对照的方式,便于学生自主发现外形描写“大众化”的问题。两段例文,则有助于学生总结写出动物外形特点的两大妙招;抓住一点写、特征组合写。运用妙招写外形、根据文字猜图片、修改外形描写,分层推进,这样的习作知识运用,有效且有趣。】
第二课时
环节三:例文引路悟写法
一、抓生活习性。
1.假如你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要请邻居帮忙喂养你最喜爱的动物,你会向邻居介绍动物的哪些生活习性?用关键词填写在外围的圆圈中。?
2.怎样才能把动物生活习性的特点介绍清楚,让邻居喂养好你喜爱的动物?我们来看看作家是怎么介绍的——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读一读这段话,交流发现:作者是怎么来介绍白鹅吃饭的特点的?(采用总分结构;写得越细,动物越让人喜爱。)
3.在“吃喝拉撒睡玩”中,你最想向邻居介绍动物的哪一方面?采用总分结构说一说,说得越细,越能帮助邻居喂养好你的动物朋友。
二、写趣事。
1.假如你们家就要搬到外地去了,你想请一位同学收养你最喜爱的动物,你会向同学介绍动物的哪个方面?(趣事)
2.描写趣事有妙招,不信,你瞧——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在篱边窥伺……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1)读着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结:要写趣事用上“我”,或者反语也能表达出喜爱之情。
3.说说你与动物朋友之间的趣事。
【设计意图:生活习性和趣事是介绍喜爱的动物的两大方面,主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根据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建立读者意识。例文引入,发现表达秘妙,有助于破解如何写出特点的难点。】
环节四:自主习作共评改
一、自主习作。
1.借助观察记录单,接着外形写一写动物朋友的生活习性和趣事。
出示要求:?
①从“吃喝拉撒睡玩”中选择两三个生活习性来写,可采用总分结构。
②用上“我”写一写动物朋友的趣事,可以尝试运用反语。
2.学生自主习作。
二、交流评改。
指向全篇。
生活习性+趣事,再加上开头的一段外形描写,就是一篇完整的习作了,你可以用《我的动物朋友》为题,也可根据各自动物特点自主拟题。我们全班同学的作品集到一起,就成了一本《我们的动物朋友》啦!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习作要求,分三个层次交流评改,实现教评改一致。由段到篇再到集,体现功能习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