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文本解读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节日,和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致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通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综合以上原因,本次教学设计是综合性系列活动,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汇报有关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让学生做一个有中华根的人。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写过节的过程或者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写过节的过程或者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小组合作,搜集传统节日
1.我们刚刚学习了《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又有哪些习俗?
2.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以及节日的风俗习惯。
3.自由分组,选出组长,确定组员的分工。
4.小组讨论一下:已经知道了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先记录下来。还准备研究哪些传统节日?搜集哪些资料?打算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用什么方式来记录?
要点:还有不少传统节日同学们都不太了解,可以通过问问长辈,再去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了解,了解的同时要及时记录,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来记录,也可以学会用摘抄本,记录一些重要的内容。
板块二:交流整理,补充传统节日
1.同学们通过第一次的小组合作,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定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最近你们的收获。
2.小组交流确定:汇报哪些传统节日?汇报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来汇报?
要点:可以展示学生做的月饼,给大家猜灯谜,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展示主题春节小报,可以用ppt解说,可以书写对联,可以朗诵古诗等。
3.全班汇报,组织评议。
要点: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还有哪些没有说清楚?你做哪些补充?你觉得他们汇报的形式怎么样?
4.总结: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认真的研究态度令老师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通过这次综合性活动,大家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很深的认识,相信以后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板块三:指导习作,书写传统节日
1.我们通过研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深刻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动笔写一写过节的情景。可以写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学生构思,完成初稿。
3.全班交流。
(1)请一名写过节过程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较好的),组织学生评议:
这个同学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把过程写清的?
要点:抓住自己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所做的来写。
(2)请一名写过节故事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较好的),组织学生评议:
这个同学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故事的?哪里写得最精彩?
4.师小结。
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力争把过程写具体一些。
5.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作业设计:
背诵下列儿歌
? ? ? ? ? ? ?《传统佳节》
正月初一春节到,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
清明时节雨纷纷,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端午节,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中秋节,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重阳天气爽,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除夕夜,辞旧迎新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