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9 古诗教案三首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9 古诗教案三首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21: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古诗三首》选编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三首古诗。《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诗中一个“新”字抒发了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在清明节这天春雨中诗人的所见所闻,“欲断魂”三字奠定了本诗的情感基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诗中“倍思亲”三字直抒胸臆,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怀。三首诗都表现了特殊节日里的特别情感。
二、教学要点
1. 识写生字。
课文14个生字,6个要求会读、13个要求会写,其中,“屠、苏、魂、酒、牧”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认读生字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识字。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苏”是平舌音,要读准。然后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熟字等方法记一记字形。“酒”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水表示酒是液体,右边是“酉”,读“yǒu”,是酒坛子,这个字要和“洒”区分。
书写生字时,要对汉字的间架结构进行简单的归纳并掌握。 “换、旧、魂、借、酒、独、佳、牧、欲”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换、旧、魂、借、酒、独、佳”左窄右宽,“牧、欲”左右等宽。 “苏、符、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屠”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掌握基本写法基础上,教师要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屠”的长横要冲出包围圈;“异”的上半部分要全封口;“酒”右边是“酉”,不是“西”;“牧”左边的提和右边反文的撇要注意穿插避让。
2.朗读古诗。
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再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能根据注释感悟诗文大意,展开想象,联系画面读出诗歌蕴含的情感。例如,朗读《元日》时,可以引导学生情境想象,体会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等欢乐祥和的气氛,进而用欢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情。朗读《清明》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雨纷纷的景象,行人欲断魂的神情和行为,体会清明扫墓祭祖、思念故人的愁绪,再用深沉的语气读出这份情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九月初九重阳节时家家扶老携幼,登高望远的景象,再想象诗人王维孤身在外,一人独自落寞的景象,在对比中,感悟并读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背诵积累。
在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背诵古诗,可以想象诗境,背诵古诗;也可以是填诗背诵;还可以配乐背诵。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抓住重点词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题释题。
(1)出示《元日》,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节日习俗。
2. 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3)指导读好七言诗的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齐读这首古诗。
3.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尝试理解重点词。
爆竹、一岁除、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桃符
(2)全班交流重点词的理解。
要点:爆竹:原指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后引申为鞭炮;一岁除:岁表示年,一岁就是一年,一岁除表示一年过去了;千门万户:就是千家万户的意思。
(3)小组合作理解诗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师相机点评。
要点:难点是“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温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聚在一起畅饮着屠苏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板块二:再读古诗,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1)古诗描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元日》这首诗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春节到啦,王安石换上了一身新衣一大早就出门溜达。温暖的春风拂过他的脸庞,他感到非常惬意。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和乡邻问好,这一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想象,描述诗的画面。
教师相机点拨:家家户户贴上了大红春联,瞧,春联上写着什么?(都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看,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周围的大人小孩都在干什么?(人们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屋子里,人们围坐一起,喝着暖暖的屠苏酒,还会说些什么?(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和祝福)王安石每走到一户人家门口,那家的主人就会怎样?(笑脸相迎,和和气气,互相祝福)
2.?指导朗读,读出画面。
朗读点拨:用欢快的、愉悦的、轻松的语气来读;还可以想象画面读。
板块三:评析古诗,体会诗情
1.评析词句,体会诗情。
(1)诗中的所见所闻都能通过语言文字看得出、读得懂,但诗中藏着诗人独特的情感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诗人又是通过哪些特别的字眼表达出来的?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
(2)学生圈画,交流。
要点:暖:春风暖,心情也暖暖的。曈曈:灿烂的阳光表达愉快的心情。新:新的事物换旧的事物,心情愉快。
2.联系背景,体会诗情。? ? ??
(1)出示资料:王安石特别有才华,他很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事。当时,他担任宋朝的宰相,便向皇帝建议在全国推行新的政策。皇帝同意了,王安石便开始做了起来,他对自己推行新政这件事充满了信心。
(2)联系背景,说一说诗人在春节这一天写下这首诗想表达什么呢?
3.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4.指导背诵。
板块四: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总结学法。
通过今天古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习古诗有三步: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同伴交流,了解诗歌大意。第二步,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预习作业。
用所学的三步法,尝试自学《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二课时
板块一:借助学法,合作学诗
1.学法回顾。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哪三步法?
2.合作学诗。
要点: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流大意(可以一人说一句,也可以一人说,其他人补充),然后想象画面,(一人主说,其他人补充画面),最后抓关键词和课前了解到的背景说一说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全班交流。
(1)汇报诗意。
学生先汇报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要点:《清明》关键词: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借问:请问;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关键词:异乡:他乡;佳节:节日;遥知:远远地知道;少一人:少王维一人。
(2)体会诗情。
点拨要点:《清明》:①抓住“欲断魂”,想象行人表情,体会人们悲伤沉重的心情。质疑:“欲断魂”是因为“雨纷纷”吗?②抓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表演读,感受“借酒消愁”的心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①抓住“独”和“异”二字,体会17岁的王维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②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热闹的景象,与“独” “异”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体会“倍思亲”的感受。③抓住“兄弟”与“一人”的反差,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4.诵读古诗。
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组织评价朗读效果后,再给学生配乐诵读,最后学生尝试背诵。
板块二: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1.出示古诗三首,比较异同。
想一想: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组织交流。
要点:相同:都是描写传统节日景象的;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喜悦,第二首悲伤,第三首孤独。
3.小结。
诗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古诗的表达较为含蓄,在一词一句中蕴藏着诗人独特的情愫,需要慢慢品味。
板块三:指导活动,了解节日
1.出示综合性学习内容:了解传统节日。
2.提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习俗?做好记录,准备在全班交流。
3.了解方式:询问家长,网上查阅,查阅书籍等。
4.记录方式:表格式,思维导图式,图画式等。
5.交流方式:小组合作。
?作业设计:
?课外搜集一下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两首古诗,和同学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