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 课件(共15张PPT)+教案+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 课件(共15张PPT)+教案+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16:18:51

文档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设计
按板书背诵
班上有的同学,自习课无法静心写作业,请你用以小见大、类比的方式规劝他学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强化实词积累与翻译;
2、学习邹忌的谈话技巧;
3、多角度思考,得到不同的启示。
一、导入
温故知新:
1、《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体史书,又称《国策》、《国事》,由( )代( )编定,分十二策。
2、文中对邹忌的外貌描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找句子后翻译)
二、鉴赏品味课文
三问答(学生分角色读——品析)
比较跟妻、妾、客对话中的细微差别,学会说话的语言技巧,如亲疏关系不同语气不同等。(现场生成板书)
三自省(或“三思”)
三类比
至此,邹忌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现场生成板书)
“三思而后行”,做了什么?(入朝见威王。“善”——威王形象)
三赏赐
(请学生谈对三种赏赐的看法)
三变化
(强化战胜于朝廷的理解)
小结:邹忌、齐王形象
拓展: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赠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课件15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温故知新1、《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体史书,又称《国策》、《国事》,由( )代( )编定,分十二策。
国别 刘向西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文中对邹忌的外貌描写学习目标1、强化实词积累与翻译;
2、学习邹忌的谈话技巧;
3、多角度思考,得到不同的启示;
(三)三读课文,鉴赏品味三 问 答我吾与徐公孰美?(三)三读课文,
鉴赏品味三思考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三)三读课文,
鉴赏品味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三类比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三赏赐“善。”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化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齐王我的评论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勤于王事,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勇于进谏,深谙君王心理胸怀宽广,善于纳谏,有富国强民的愿望,是一个勇于改过的开明君主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客→求我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三比三赏三变三思三问、三答战胜于朝廷小大家事国事课堂总结设喻类比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讨论交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