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1
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让我们伴着歌声来学习三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
课前导读
字词揭秘
我会认
昼夜
耕耘
供品
幼稚
涟漪
zhòu
yún
zhì
yī
gòng
—精品资源—
爸爸妈妈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生活环境。
寺庙每天都要更换新鲜供品。
字词揭秘
供
gōng(提供)
gòng(供品)
—精品资源—
我会写
昼
耘
桑
晓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撇捺把下面的“旦”字盖住。
结构:上下
组词:昼夜
白昼
造句:地球昼夜不停地运转。
部首:日
昼
zhòu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偏旁捺画变点。
结构:左右
组词:耕耘
耘锄
造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部首:耒
耘
yún
字词揭秘
书写指导:又字扁小,木字宽大托住上面,撇要写得舒展。
结构:上下
组词:桑叶
桑树
造句:蚕宝宝吃桑叶时很聪明,大口大口吃叶肉,留下全是叶筋,它们吃过的桑叶就像一张张网。
部首:木
桑
sāng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书写指导:第六笔是斜勾,不要多写点。
结构:左右
组词:破晓
知晓
造句:天渐渐破晓,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部首:日
晓
xiǎo
字词揭秘
—精品资源—
知识梳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范成大:
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课前导读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精品资源—
【耘田】
【绩麻】
【解】
【供】
【傍】
【阴】
字词揭秘
在田间锄草。
把麻搓成线。
理解,懂得。
从事。
靠近。
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的词语注释
整体感知
四时: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
田园:田家乡村。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白天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个人都担任着一定的工作。
诗意:白天在田中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农村儿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抓住人们的劳动场面,体会喜爱。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插秧、收割、犁地、积肥……这两句写出了农村劳动的繁忙。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村庄的男男女女都在劳动,真是一片繁忙的乡村劳作图,还有谁也在劳作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解:理解
供:从事
傍:靠近
荫:树荫
诗意:小孩子们哪里懂得耕织之事呢?却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学种瓜。
抓住农村儿童的天真,体会喜爱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种瓜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他们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全班齐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
)。他们从小(
),喜爱(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
)。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闲着
耳濡目染
劳动
学种瓜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古诗中乡村儿童的童年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快来伴着音乐,带着古诗中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
宋代
范成大
(
)/耘田/夜绩麻,
村庄/(
)/(
)。
童孙/(
)/供(
),
也傍/(
)/学种瓜。
昼出
桑阴
未解
各当家
儿女
耕织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完成背诵后,你能试着默写这首诗吗?(课后第1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默写时,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精品资源—
课堂小结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
以及
情景,赞颂了
,
。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课前导读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精品资源—
【稚子】
【金盆脱晓冰】
【钲】
【磬】
【玻璃】
字词揭秘
《稚子弄冰》的词语注释
幼小的孩子。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题目“稚子弄冰”?
稚子:幼稚、天真的孩子。
弄冰: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
解题: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
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铮玩儿。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
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诗意: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玩儿。
抓住儿童的天真调皮,体会喜爱
整体感知
围绕脱晓冰想象孩子们除了“脱晓冰”还要干些什么?
孩子们除了“脱晓冰”还会用先把冰块儿穿起来轻轻地敲打……这两句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调皮。
整体感知
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整体感知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一种用玉或玉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诗意:敲得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声响,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抓住农村儿童的失望,体会喜爱之情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
),发出了如(
)的声音。唉,太令人(
)了!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失望
穿林而过
冰块儿落地
玻璃破碎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可见他非常调皮可爱。?
整体感知
古诗中乡村儿童的童年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快来伴着音乐,带着古诗中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整体感知
稚子弄冰
宋代
杨万里
(
)/金盆/,(
)
彩丝/(
)/(
)。
敲成/(
)/穿(
),
忽作/(
)/(
)。
稚子
玻璃
玉磬
脱晓冰
穿取
林响
当银钲
碎地声
课堂小结
《稚子弄冰》写
: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
。
一个孩子在冬天
的一场嬉戏
孩子的天真烂漫
整体感知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陶醉,也把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古诗——《村晚》。
雷震:
宋代诗人。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课前导读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精品资源—
【陂】
【漪】
【腔】
【信口】
字词揭秘
《村晚》的词语注释
池塘。
水中的波纹。
曲调。
随口。
整体感知
村晚:乡村傍晚的风景画。
解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
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陂:池岸
衔:口里含着
漪:水中的波纹
诗意: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整体感知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整体感知
这两个字运用得非常好。“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日薄西山、欲落未落的状态;“浸”字生动地描绘出青山、落日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整体感知
拟人
衔落日
逼真
整体感知
拟人即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等。
好处形象地表现事物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亲切感人。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小草悄悄地从土里(
)出了嫩绿的小脑袋。
2、小鸟在枝头欢快地(
)。
3、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
)。
探
唱歌
点头笑
读一读,写一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完成句子。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整体感知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诗意: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走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整体感知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抓住农村儿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体会喜爱。
整体感知
悠哉悠哉
摇头晃脑
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那小牧童(
)在牛背上,(
)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
)地吹着自己编的(
),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的叫着。
小曲
慢悠悠地
横骑
有模有样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村晚》中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在这样的环境里,牧童随意横坐在牛背上无腔信口,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精品资源—
整体感知
《村晚》这是一首
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农村晚景图,
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体感知
相同之处:这三首诗都生动地描绘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以繁忙的劳动场面做铺垫,自然地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哎则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了“脱冰作戏”的动作细节;《村晚》首先描绘了宁静优美的乡村晚景,接着向我们展现了悠然晚归的牧童形象,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课堂练习
1、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三首诗吗?(
)
A.赞颂
B.深情
C.愤怒
2、朗读这些三首诗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
)
A.平淡
B.激昂
C.喜悦
A
C
课堂练习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改写《四时田园杂兴》)
提示:改写古诗要注意保持古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不变,在原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恰当通顺的语言描绘出诗的内容。
课堂练习
正是初夏时节,水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水稻田里去除草。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晚上也不闲着,忙着又是搓麻线,又是织布。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课堂练习
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可也闲不下来。因为他们从小都对家中父母亲忙农活的事情见多不怪了,也都很喜爱劳动。你看,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他们都在忙着跟父母学习种瓜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