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16:18:51

文档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并能完整背诵。
2、理解诗歌写作技巧: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的特点。
3、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学习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2、体会诗歌中的用典作用,把握诗句的“言外之意”。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通过理解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名句来诗中的情境和深刻含义。
2.领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诵体会诗人刘禹锡在诗歌中是如何表达从悲愤压抑的心情向豁达乐观心境的转变。
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提问法 3 朗诵法
五 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幸运便签游戏。每位同学都有一张便签,便签上有几首诗歌名字。《中华诗词大会》栏目组寄给我一封信,如果有同学可以背诵所抽中的诗歌,可以到中央电视台现场参加诗词大会比赛。
昨晚布置大家复习初中所背诵的七首诗,大家很用心,林老师给大家点55个赞。
2、古来圣贤皆寂寞,才子命运多坎坷。古代文人以贬谪生活经历为题材创作的诗歌即贬谪诗。特殊的处境,特别的心情,让许多贬谪诗人留下了不朽的诗作。虽然贬谪的生活是这些诗人的不幸,但幸运的是他们留给了我们一笔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诗歌背景介绍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
(三)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四)一读诗歌明节奏
1、自由读。
2、全班齐读。
注意朗读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和语速重读的地方。
(五)二读诗歌明意思
1、解题:“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地点是在扬州。 “初逢”理解为久别之后,再次相逢。“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2、预习检测
诗歌大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理解诗歌之后男生齐读诗歌。
(六)三读诗歌品语言
1、小组合作:抓住诗中的意象和关键词进行赏析,品析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明确:首联:凄凉地、二十三年。写出贬地之荒凉,贬时之长,表达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颔联:闻笛赋,烂柯人,引用典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颈联:沉舟,病树。运用比喻。诗人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尾联: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七)四读诗歌悟主题
明确:本诗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坚定和乐观的精神。
(八)总结贬谪诗学习方法
1、学意象
课前七首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均为贬谪诗,诗歌意象共同之处:花草、月、秋天、风、雪、帆、夕阳
2、悟情感
忠而被贬之愤,壮志难酬之痛;
思乡怀归之情,年华易逝之叹;
寄情山水之达,东山再起之志。
3、品写法
借景抒情;用典;对比;直抒胸臆
(九)课堂小结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的刘禹锡斯人已逝,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诗歌财富,我们折服于他面对困境的这种心态,虽然我们无法抵达他的境界,但是我们心向往之。
七 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整首诗歌。
2、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八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 “其置身” 激愤之情 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颔联:运用典故 《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运用典故,世事变迁
颈联:千古名句 “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千古名句,表达襟怀
尾联:点睛之笔 “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点睛之笔,表意明志
课件20张PPT。诗词朗诵大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秋词(刘禹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行路难(其一)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水调歌头古来圣贤皆寂寞
才子命运多坎坷 贬谪诗古代文人以贬谪生活经历为题材的诗歌创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知人论世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
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二、一读诗歌明节奏酬,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见赠:送给(我)。题 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二读诗歌明意思 诗歌大意首联: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颔联: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颈联: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尾联: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四、三读诗歌品语言 (小组合作)找出诗中的意象或关键词进行赏析,品析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示例:首联的“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了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表达了作者的辛酸和愤懑不平。
小组四人先朗读诗歌,小组代表讲解品析内容。意象:蕴含着作者情感的形象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对已逝老友柳宗元、王叔文的怀念,对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和怅惘之情。明确:  “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作者以“千帆、万木”作为反衬,写出了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作者既惆帐又豁达。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长 杯酒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1、运用典故,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2、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描写、抒情、议论)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手法首联:回顾被贬历程
颔联:感叹人事变迁
颈联:展望未来前景
尾联:听歌举杯抒怀被贬远久借典抒情借物喻意长志酬答总结: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思想感情:一、贬谪诗意象花草





夕阳
二、贬谪诗寄托情感1、忠而被贬之愤,壮志难酬之痛
2、思乡怀归之情,年华易逝之叹
3、寄情山水之达,东山再起之志三、贬谪诗写作技巧1、借景抒情
2、用典(咏史抒怀)
3、对比
4、直抒胸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我所认识的刘禹锡
二、我理解的诗歌大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三、我会背的贬谪诗(抄写并背诵初中七、八年级和九年级上册所学的贬谪诗)
贬谪诗是指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