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折形状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折形状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6 18: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1. 知道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知道圆柱的承受力最大。
2. 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总结出:柱状体承受力大小与棱的数量有关。
3. 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制作纸筒时,细致、认真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双面胶、纸、红砖、书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究一张纸的承受力
1. 师:在大家的桌子上,有双面胶、纸、红砖。不借助任何帮助,你们有办法让一张纸托起红砖吗?
出示实验要求:红砖离桌面的距离不小于1厘米。
2.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
3. 师:先不动手,小组讨论方法。
4. 师:现在大家试一试。
学生分组实验。
5. 师:请成功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
6. 师:纸能托起红砖实验给你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汇报: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承受力?
7. 师:肯定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折柱体形状,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白纸托起红砖,对于学生来说是略带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挑战中开启探究的路。]
二、探究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
1. 师:这里有16K纸改变形状后做成的三棱柱、四棱柱、八棱柱、圆柱纸筒,谁的承受力最大呢?
2. 师:小组预测,并将预测顺序填在科学记录单中,并说出预测理由。
学生猜测三棱柱、四棱柱、八棱柱、圆柱纸筒,谁的承受力最大。
3. 师:请大家结合科学活动记录单,小组交流,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呢?
交流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说到做纸筒和叠放科学书。
4. 师:怎样做纸筒?有什么注意点?
学生交流。
5. 教师引导说到:
①粘贴面大小一样,为双面胶的宽度。
师:为了确保比较的公平性,纸筒的哪些条件必须保证相同呢?
②粘贴纸筒,纸不能有皱纹。
③折纸方向要统一。教师出示对比的纸筒,让学生选择。
④纸不能重叠粘贴。教师出示对比的纸筒,让学生选择。
6. 放科学书时有什么注意点?
学生交流。
7. 教师总结:
①一本一本交叉放。
②每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
③不能震动桌子或者纸筒。
④全部纸筒做好,再一起来一个个测试。
⑤如果八棱柱上承受7本科学书倒下,它的承受力算几本呢?
⑥实验检测好,认真总结结论,填写记录单。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科学活动记录单。
8. 师:你们的预测情况和实际情况一样吗?哪个小组来汇报。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9. 师:如果是六边形的纸筒,你们觉得承受力有多大呢?
学生预测。
10.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承受力,并且圆柱的承受力最大。
11.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设计意图:在对比实验中,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公平性,要反复引导学生寻找更准确的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
三、让人吃惊的纸的承受力
1. 师:既然纸的承受力这么大,那能不能把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托起来呢?
学生预测。
2. 教师指导学生站在木板上。
四、生活中改变形状增加承受力的例子
1. 师:改变形状,纸的承受力可以托起一个同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折形状?生活中又是怎样利用改变形状,增加承受力的呢?
2.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生活是科学的主阵地,要引导学生多到生活中去寻找科学、去应用科学。]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形状不同 承受力不同
圆形承受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