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首课?本单元依据《科
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本课将学生的视
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借助剖析每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基本
事实?使学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
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大处着眼?从具
体现象入手?把地球生态这一比较复杂的概念化为一个个具体事例来研究。它在
本单元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又可为本单元其它课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
本课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中来。抓住“寻找”这一动词?讨论生
物与环境的关系?研讨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生
物栖息地”并理解其意义。从这一主概念的学习中熏染学生环保与爱护、保护生
物的意识。提高对其存在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
2、能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3、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涵义。
2、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3、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2、知道人类破坏着大自然?也正努力改善着大自然。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
教学难点
观察同一栖息地的生物。
四、教学准备?
关于动物的有关视频
五、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刚刚学完了三年的科学课程?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一定
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科学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内容来自于生活?掌握本课的知识对于生活经验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题。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
悦的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个体差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六、教材处理?
本课共四页?可分四部分?一、了解生物和它的生存环境?二、了解栖息地的涵
义?三、探究一棵树上的生物?四、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
于现在季节的原因?我认为探究一棵树上的生物这项活动现在开展不了?所以我
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一、二、四部分的教学?第二课时带领学生观察记录。第二课时将会在六月份进行。我本次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七、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内容采用“活动——点
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看录像、教师提问、自主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展
一系列的观察、比较等活动?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自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学生的
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掌
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
八、教学流程?
(一)、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第四单元的课题是什么?这里有一首优美的小诗,你能任意说出其中的一句吗?(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为课堂顺利教学打下基础)
2、说说自己对家的感受?,引导学生对“家”生存环境的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学生在说家的同时,很容易联系到人生存的环境,进而为寻找动物家园打下伏笔。)
3、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寻找生物的家
园.
(二)、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1:视频中的动物分别什么样的环境里?
2:在这些环境中还应该有哪些生物?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对视频看后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以找家为线索层层深入,让学生很自如地掌握教材内容。)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在这几种动物的生存环境中彼此能改变吗?为什么?
教师重点强调栖息地中的:食物、水、庇护所这三个词。
(三)、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看两段视频。
问题:同一栖息地的生物之间都有怎样的关系?
师生总结:合作关系、敌对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怎样合作的?怎样敌对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敌对的必要)
(四)、观看视频:非洲大陆生活着许多动物,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的应用与升华)
(五)、教师提问:谁还能以——是——的家的形式说几句话?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抓住:“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句话进一步教学。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曲家店镇镇长,你会怎样保护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附板书:1寻找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合作关系、敌对关系
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