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1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1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6 18:46:42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习近平连续三次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充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导入新课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1.了解“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青蒿素和“双百”方针以及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等优秀品质。学习目标我是解说员 为了庆祝祖国70华诞,学校将以展厅的形式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如何结合课本知识来为以下展厅进行解说?
展厅一:两弹一星 展厅二:漫步太空
展厅三:杂交水稻 展厅四:青蒿素
展厅五:文化自信19661967.6.17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4.10.161970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五个观看视频,感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激动时刻“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在原子的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
环境恶劣、设备落后、缺乏技术、资源......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有哪些?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意义: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目的:打破核威胁,
维护国家安全“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
代表科学家中国火箭之王、中国航天之父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创业、敢于创新......目的: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提升我国的科技研究水平无人飞船载人飞船太空行走空间对接1999200320082016(提示线索:神州系列飞船发射的时间、意义以及涉及的宇航员等)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被称为“东方魔稻”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获得国际农业
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提示线索:介绍左图主要人物、其主要成就及荣获哪些奖项等)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
发现了能够有效
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提示线索:右图人物、其主要成就、作用以及荣获的奖项等)毛主席题词展厅五:文化自信(提示线索:讲出以下方针的提出者、时间、所发挥的作用等)1956年,毛泽东提出
“双百”方针,
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东方红茶馆代表作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科技文化成就科技文化“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建国后:“双百”方针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启示:科技强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