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素质检测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 分,共计20分)
?
1.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特点是(? ? ? ? )
A.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B.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C.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
?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 ?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早被写入宪法是在( )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82年
?4.毛泽东曾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建国后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5.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产值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4.5%。从企业的规模看,当时全市的25万个工业企业中,除82个大中型企业外,其余都是小企业。1954年第四季度,上海有4571户私营工业企业发生困难,受影响的职工达5250人。针对这一情况,随后国家(? ? ? ?)
A.实行了五年计划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C.提出了“八字”方针 D.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得到恢复,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 )
A.1976年 B.1977年 C.1980年 D.1982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中大量存在着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自由发展势必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 ? )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包产到户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10.英国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曾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 ? )
A.走上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1.根据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新变化”是指( )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
?1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是( )
A.中共八大 B.社会主义改造
C.整风运动 D.第一届全国人大
?13.2012年习近平说“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2017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又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都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在党的历史上,没有处理好“实事求是”和“加油干”两者关系的典型事件是(? ? ? ? )
A.解放牌汽车投产 B.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
C.青藏公路建成 D.“两弹一星”的研制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科技成就属于1956~1966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有(? ? ? ? ?)
①大庆油田建成 ? ?②第一颗原子弹 ? ?③“东方红一号”卫星 ? ?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
A.一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时期
C.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6.“我们根本否定‘文革’,但应该说‘文革’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是邓小平对文革的点评。文革最深刻的教训是( )
A.不能急于求成 B.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7.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
A.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D.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18.我国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有(????????)
①原子能工业 ②航天工业 ③电子工业 ④石油工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19.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59~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D.抓革命、促生产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3小题,21题14分,22题7分,23题9分,共计30分) ?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1分)
材料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发生了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2)据所学知识,“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哪一政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提出的?何时基本完成?(5分)
(3)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也确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其中所有制的转变是什么?“全新的政治制度”又是什么?它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4)材料二中“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指的是什么?“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5分)
?
22. 雷锋精神代代传。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雷锋(1940~1962)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
——2012年2月16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带入永恒。
——2012年3月6日人民网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
(2)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2分)
(3)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4)你认为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何作用?(1分)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这条总路线的具体体现?(2分)
(2)材料一中的“缺点”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分)
(3)材料二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什么严重失误?(3分)
(4)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尽管出现了曲折和失误,但国民经济通过调整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请你任意列举三位此时期成为全国楷模的英雄人物。(3分)
?
参考答案
1--5CBCCB 6--10BBABA
11--15CABAC 16--20BCABA
21.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的是逐步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1953;到年底
(3)转变: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原因:人民政权的巩固,为发展提供保障;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为发展奠定基础。(任选2项,符合题意即可)
22.
(1)雷锋精神。
(2)基本内涵: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
关系:雷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3)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任选1个时期,符合题意即可)
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4)作用: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引领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道德支撑。
23.
(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大炼钢铁中的土高炉群
(2)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3)“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