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七单元 课题1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光、发热、氧化反应
镁条的燃烧
发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
Add Your Text in here
燃烧的定义
通常状况下所说的燃烧是指: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吗?
2.燃烧一定有火焰吗?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可能需要___________
(2)可能需要___________
(3)可能需要___________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一定温度
探究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探究
物质具有可燃性
探究2: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
其中一支用倒扣烧杯罩住,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探究
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3: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小纸条,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谁先被点燃。
实验一取小纸条和小石块,分别用酒精灯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小纸条被点燃,小石块不能被点燃。
小纸条易燃,小石块不能燃烧,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小蜡烛慢慢的熄灭
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气 。
实验三一根小木条和小纸条,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谁先被点燃。
小纸条很快就被点燃,小木条不易点燃。
木柴和纸的着火点不同,纸的着火点较木柴的低,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 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适量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表面水的白磷。
实验现象:
(1) ;
(2) ;
(3) ;
(4) 。
水中白磷不能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不能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水中白磷能燃烧
进一步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讨论:
1、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综上所述:
1.可燃物
2.氧气(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燃烧就可以随时进行。
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满足
三者缺一不可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燃烧造福于人类
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给人类带来灾
利用所给仪器用品,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熄灭燃烧的蜡烛呢?(烧杯、胶头滴管、水、石棉网、沙子、剪刀、等)
并思考你所采用的方法,应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怎样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吹灭
用烧杯罩住
用两个木条夹住蜡烛火焰
★
★
★
用剪刀把烛芯剪掉
用水浇
★
★
………………………………………
用沙子盖
★
用湿抹布盖灭
★
隔绝氧气
降温
移除可燃物
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
点以下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
2.隔绝氧气(或空气)
1.隔离可燃物
1、灭火的原理
2、灭火的方法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
讨论:试分析下列一些灭火实例的灭火原因。
隔绝空气或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清除可燃物
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的事实,归纳灭火的原理
总结:选择合适的方法灭火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 与其它物品隔离
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
其他:用沙、土、灭火器……
用水、干冰、灭火器……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液化气、煤气起火:关闭阀门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为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火柴头朝下,观察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因为因为蜂窝状不制成球状?
?
?
?
?
答:火柴头向下的那根更易烧尽。
因为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散发,使火柴梗的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所以火柴梗更易烧尽。
实践应用
2 、(化学与军事)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后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
1)曹军的木船是
2)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1、熄灭酒精灯火焰的科学方法
其原理是
用灯冒盖灭
隔绝氧气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和有氧气助燃
3(化学与语文)
下列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 釜底抽薪
(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木柴)
B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你选择的成语是 ,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
隔离可燃物
不能起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取一即可)
(缺一不可)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观察与思考
现
象
熄灭
继续燃烧
产生气泡后,蜡烛熄灭
分
析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与空气接触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Na2CO3+2HCl===2NaCl+H2O+CO2↑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Ⅲ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下图显示了这种灭火器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思考:上述装置是怎样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释: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O2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练一练
用灯帽盖灭
隔绝空气
湿抹布扑灭
降温并隔绝空气
用水浇灭
降温并隔绝空气
关闭阀门
隔离可燃物
切断电源
隔离可燃物
灭火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碰倒酒精灯着火
家中的电器着火
煤气着火
图书着火
发现火灾,及时报警,牢记火警电话“119”。
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它们的蔓延速度是人奔跑速度的4-8倍。当烟雾呛人时,要用湿毛巾、浸湿的衣服等捂住口、鼻并屏住呼吸,不要大声呼叫,以防止中毒。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靠墙边爬行逃离火场。
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实验探究7-2】粉尘爆炸
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综上所述,这就是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严禁烟火”的原因。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发生了爆炸
粉尘爆炸实验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满足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对比法
你知道了吗?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
隔离可燃物
逃生常识
多识一点
房屋灭火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