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09: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g) 惶急(huáng) 涎水(xián) 滞笨(zhì)
B.诘问(jié) 疮疤(cāng) 晌午(shǎng) 镶嵌(qiàn)
C.哀悼(dào) 侮辱(wū) 筹划(chóu) 骷髅(kū lóu)
D.震悚(sǒng) 尴尬(gān gà) 取缔(dì) 愧怍(z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尴尬 拮问 取缔 磕头
B.菩萨 霹雳 镶嵌 糟糕
C.守寡 烦躁 愧作 晌午
D.辫子 惶恐 渴慕 笨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
B.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伤、哀怨忧思……情感。
C.你参加了《翰愚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D.纸质书、电子书,手抄本、印刷本,书的载体、形式变了,喜欢阅读应不拘泥于是什么书。
6.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
B.《老王》——《杨绛散文》——杨绛
C.《台阶》——小说集《台阶》——李森祥
D.《卖油翁》——《归田录》——欧阳修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工作,更要学会在逆境中奋斗、拼搏,在痛苦的时候,要笑着流泪!
①在生活的河流里,有碧波荡漾也有逆浪翻滚
②有水缓沙白的平川也有礁石林立的急弯险滩
③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
④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固然是天下人之心愿
⑤可是,人生俗世间,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
A.③①②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①④③②⑤
9.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
B.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
C.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
D.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10.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刻画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泪流满面的形象。
(3)“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4)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泊秦淮》中,表明诗人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愤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贾生》中,诗人借对汉文帝的嘲讽来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小说《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1)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_________,等等。
(2)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2)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3)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__
(4)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6.[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17.[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8.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四、现代文阅读
远去的蝉鸣
姚国禄
①在我熟悉的乡村里,炎热的夏日午后,耳畔传来蝉的鸣叫声。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②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那时候的乡村,天蓝水清,芳草如菌,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得那永远充满生机的蝉声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微弱得甚至失去了蝉鸣的本真。乡村的蝉声正因为它的真实而不虚假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
③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作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④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这些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呜。
⑤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寻那蝉的鸣叫声,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叮咚的溪水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四面起伏的蝉鸣带着些许的夸张正在穿越山涧,在山谷久久回响。这拖着长音的蝉呜,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⑥对于家乡,记忆中总有这样的画面:古井边林子的树杈上、庄稼地旁的老树上,鸣唱的蝉总会不知疲倦地站立在枝头。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将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
⑦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有删改)
19.请结合文章第①~②自然段,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2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拖着长音的蝉呜,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便能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
B.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C.文章第⑤自然段“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作者对山林冬日美景的想象,作者用景物的静态美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D.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
E.通观全文,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出造成“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这一现象的唯一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平衡。
2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作用。


五、综合性学习
23.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继8月14日至24日“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活动全国巡回宣讲团宣讲结束之后,连日来,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海南、湖北、河北等省分别结合当地情况,举办数场宣讲活动,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形式吸引网友关注。
宣讲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百姓宣讲活动,以真人、真事和真实情感,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自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的追梦圆梦的故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圖梦中华,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个人像长妈妈一样伴你成长,总有一个人像老王一样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像卖油翁一祥给你以教育……
请以“只是因为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A憎恶(zēng)。B疮疤(chāng)。C 侮辱(wǔ)。
2.B
【解析】
【详解】
A.拮问--诘问。
C.愧作--愧怍。
D.笨绌--笨拙。
故选B。
3.C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事迹在心中传扬”主谓搭配不当,B句两个介宾短语连用使句了缺少主语,D句“非常分外”两词意义重复,故C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使用正确。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使用正确。C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使用正确。D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据此,答案为D。
5.D
【解析】
【详解】
A. “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是一个并列复句,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所以应改为“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
B. 省略号就表示“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所以此句中省略号与“等”同时使用是错误的;
C. 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故选D。
6.D
【解析】
【详解】
D错误,“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而不是立冬开始的。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不正确,《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8.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A项正确,先总说生命如舟,再分别从顺境和逆境两方面来介绍。
点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9.D
【解析】D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
10.(1)杨花榆荚无才思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独坐幽篁里 (5)谁家玉笛暗飞声 (6)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7)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
(1)题为识记型默写, 注意易错字“荚”“才”;
(2)(3)题为理解型默写, (2)要注意题干要求“因思念家乡而泪流满面”,注意易错字“漫”“袖”;(3)要注意题干要求“扑朔迷离”,注意易错字“朔”“雌”“迷”“离”。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还要注意“篁”“惟”“庭”“苍”等字词的书写。
11.(1)小福子 (2)D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骆驼祥子》中塑造了以祥子为主的各色人物,其中与祥子命运关系密切或者说对祥子人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主要包括: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等。
(2)《骆驼祥子》中虎妞是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也是主人公祥子的妻子, 她使用各种心机促使自己和祥子成婚, 首先假装自己怀孕逼祥子,为此和父亲闹翻,之后嫁给祥子,婚后虎妞一直掌管家里的钱财,为了控制祥子才给他买车。本题排列顺序为②④③①。故选D。
12.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个角落。
13.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不能只是解释诗句。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一二句的意思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据此描写即可。
13.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理解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故园情”一词就集中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意。
14.(1)夸耀(2)打发(3)随便、随意(4)畏惧、害怕
15.(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6.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18.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17.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解析】甲: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乙:选自《苏东坡集》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肃笑而遣之”的意思是“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的意思是“打发”;“夫没者岂苟然哉”的意思是“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苟”的意思是“随便”。
15.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但”“颔”“居”“道”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甲文中陈尧咨的傲慢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的意思是“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尔安敢轻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这些句子体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他,但手熟尔”的意思是“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体现卖油翁的观点是“熟能生巧”。乙文中“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说明这些人一是不识水性,二是不学习而直接到河里去游泳。用文中的话概括就是:生不识水。
17.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甲文写陈尧咨射箭,通过卖油翁的话,我们可知箭射得准是因为熟练;乙文写南方人会游水,是因为天天和水打交道,因而南方多会游泳的人。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学会一项本领,就得多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
18.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的长处不要自夸,同时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19.悠长而邈远,充满生机,真实而不虛假。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里蝉鸣此起彼伏、激越豪迈、有气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林里蝉鸣的喜爱与陶醉。
21.CE
22.内容上,说明蝉鸣也是诗人的钟情之物,它在诗词中为诗人所美化,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典雅,有文化底蕴。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蝉声的寻觅和“打捞”。
【解析】
19.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乡村蝉声这一景象特点。分析形象特点应抓住其独特之处,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文章所用的修此题考查赏析物象的题,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体特点确定答题方向,本文是散文,故可从文中对蝉描述性的、议论性的、抒情性的语句中及侧面描写等语句中提炼性的概括作答。修饰性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可概括作答。例如,第一段“这悠长而渺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可直接提取出“悠长而渺远”;第二段“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可直接提取出“充满生机”;“乡村的蝉声正因为它的真实而不虚假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可直接提取出“真实而不虛假”。
20.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答题时,先指出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运用比喻手法的效果及体现的作者的情感。“这拖着长音的蝉呜,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可知本句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将蝉鸣比作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表现蝉呜的激越豪迈,气势磅礴、此起彼伏的特点,作者陶醉在这山林的蝉鸣之中,表达作者对蝉鸣的喜爱。
21.C.“冬日”错误,文中明确提到说是“夏天的静态之美”,另外“冬日”是没有蝉鸣的;
E.“大量使用杀虫剂是唯一原因”错误,文中还提到“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等原因;
故选CE。
22.此题考查学生品析文本第四段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该段落的形式,即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引出下文、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中的内容。文章第四段在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呜”;内容上表现了蝉充满生机的特点,是诗人所钟情的对象,引用诗词,充满文学气息,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
23.示例:“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在各地广泛开展 理由:因为它抓住新闻的主要对象、地点、结果,精练地概括了主要事件。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的要求:1. 题文一致;2.一语破的;3.简洁明快;4.生动活泼。要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根据要求,标题可拟写为:“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在各地广泛开展。
24.【佳作展台】
只是因为那个人
坐在老屋门前的板凳上,听着屋子里电视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选段,回忆起那段自行车后的温暖旧时光。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外公对淮海戏情有独钟,他不仅会哼唱那些耳熟能详的选段,而且还喜欢自己改曲儿。那时,外公家有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那辆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印象中,外公仿佛是不用忙农活的。大部分的时间,外公都会用自行车载着我走街串巷,晃晃悠悠,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进了时光里。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隔壁小伙伴手里的图画色彩斑斓,内心羡慕不已,于是就缠着外公给我买盒彩笔。骑上老旧的自行车,外公载着我往镇子上赶。外公蹬车是不急的,好像这是一种享受,又或许是年老力气不足。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有时候抬头望望天空蔚蓝蔚蓝的,那一方澄澈好像也只停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向后望望车子碾过的痕迹,远方的房屋和树影交相掩映,在重重叠叠的残晖中斑驳了童年。
外公在途中是一定会唱小曲儿的。有时候是《樊梨花点兵》,有时候又是《金刀记》,那拉长了的音调,百转千回,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更多的时候,外公喜欢把我唱进他的曲子里,哼唱里满是他对我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疼惜。兴起时,我也会轻轻哼唱,外公便会更加开心,时不时纠正我的错误。而骑着的“凤凰”,也跟着我们摇头摆尾起来。这时,我往往会靠着外公宽实的后背,心里涌着无尽的温暖。
等买完彩笔,天色已渐近昏暗。路旁的人家灯火通明,长长的小路上只有自行车上的我和外公,在悠悠的时光中慢慢前行。拿出彩笔,借着路旁的灯光,我在自行车的后盖上画了一个太阳。抬头望着外公晃晃的身影,我笑了。那一刻,天空没有太阳,我的心中却充满了阳光。依旧是不紧不慢的,一路上回响着外公吟唱的旋律,绵长悠远………….
现在,自行车已经搁置了很久。掸落灰尘,依稀可以瞧见那个太阳和那些往日时光。
只是因为有了你一外公,我的回忆不孤单,一直温暖着……
【解析】
【详解】
“只是因为那个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此题目适合写记叙文。“那个人”是谁?他(她)与你之间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最重要的是,你因为“那个人”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写作时如果能突出自我的主体性地位,文章就很容易切题,例如写一个陌生人的温暖让“我”改变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态度。既可以写现实中的人,也可以写历史中的人,要写出这个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如给你精神指引,给你无穷力量,陪伴你度过枯燥的生活,指导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行事等。写作时,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力争使文章从语言到形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
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