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版九下21课《邹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版九下21课《邹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11: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战国时齐国相国。(兼具美貌与智慧)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规劝。
齐威王,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一鸣惊人”中的男主)
纳,接受。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释题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例为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
《战国策》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身高
对…说
察看
穿戴,名→动
早晨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甚美。太美了
比得上
第一段:邹徐比美,悟出道理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美丽、漂亮
及、比得上
补足音节
无意义
“…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即“信自”。宾语前置
判断句。标志:……者也。
第二天
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天
视自,
宾语前置
以…为美。
(认为…美)
偏爱,形→动
之: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
以为:认为
他,
指徐公
通假字
“熟”,仔细
“甚远”
太远了
表顺接,
两个动作相连
在晚上。
名→状

第一段:邹徐比美,悟出道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实在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
表被动。受蒙蔽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第二段: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

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使…听到
授予
上等的
过失
指责
当面。名→状
对,好
“齐王纳谏”这件事
朝见

所说的
集市
不时
有时候
偶然
满一年
即使
市朝,公共场合
指责、讽刺
第三段:齐王纳谏及结果。
三叠式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写作上扣住“三”字 , 从头到尾采用了 三层排比的手法,彰显了文章整齐对称之美。



“三叠法”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三叠式结构在叙述故事中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模式,通常表现为一件事情要经过三次反复才能完成,或者说是通过三个类同的情节单元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戏郑屠、三拳打死郑关西、三打祝家庄 、三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三借芭蕉扇……
三叠法作用
1、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生动有趣。
2、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铺排渲染,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4、使叙事线索、结构更加清晰。
5、让读者感觉酣畅淋漓,意味深长。
……
(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 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若市
数月 间进
期年 无可进




探究交流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探究交流
1、齐国是一个大国,齐威王位高权重;2、齐威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威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威王有所求。所以根本听不到真心话。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探究交流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2、 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①邹忌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②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4、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A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
B、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2)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邹忌:善于因小悟大,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委婉含蓄,易为齐威王接受(高超的语言艺术)。


齐威王:真诚纳谏,纳谏有方。
(1)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2)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  
(穿戴,名词作动词)
(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当面,名词作状语)
(使……闻,动词使动用法)
(土地方圆)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在早晨(状语)
朝廷(名词)
泛指公共场合(名词)
朝见(动词)
谁,哪一个
同“熟”,仔细
(3)一词多义
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邹忌:王之蔽甚矣。
人物 相同点 不同点
曹刿 爱国
深谋远虑 军事才能
邹忌 娴于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