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城镇体系示意图”,回答第1~3题。
1.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水能丰富 D.干支流交汇处
2.下列有关城市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区位是指城市的地理位置
B.城市区位是指城市的海陆位置
C.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相对较稳定
D.我国深圳、珠海等城市是在其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在我国土地分类系统中,不属于一级类的是( )
A.耕地 B.建设用地
C.商服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
【答案】1.D 2.C 3.B
解析:第1题,甲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有三个方向的河流,运输便利。第2题,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较为稳定。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第3题,在我国土地分类系统中,属于一级类的是耕地、商服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
(2019届福建省平和一中等五校联考)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②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③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早期到中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③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④中期到现在——环保的需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了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第5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6.某特大城市一个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
A.地价昂贵 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交通通达度好
【答案】D
解析:城郊地带一般地价低廉,道路车流量较市中心小,道路通达性好,利于商业利润实现。
二、综合题
7.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
【答案】(1)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有利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低;(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
(2)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改善,方式多样);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课件33张PPT。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 城市区位及土地利用非农业 经济 密集 交通运输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_______关系。
2.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__________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__________关系。空间 社会 空间 河流 海洋 铁路 港口 工矿企业 稳定 生产力 交通运输 经济 河流 湖泊 海洋 山前平原 绿洲 干流与支流 入海 海港 河港 工矿 口岸 铁路枢纽 集聚 沿河、沿湖、沿海 河流入海 历史文化胜地 商品集散地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城市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从地形上看,日本山地多,平地少,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气候上看,太平洋沿岸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同时又是一个多港湾的岛国,将城市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 改造、利用和保护 基本形态 地域差异 1.城市区位是指( )
A.城市的空间分布
B.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地理位置
C.城市的地理位置
D.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B
解析:考查城市区位的定义,城市区位是指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地理位置。2.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特大城市的一组是( )
A.兰州、西安、太原、石家庄
B.成都、西安、郑州、武汉
C.昆明、贵阳、重庆、太原
D.昆明、上海、重庆、天津
【答案】C
解析:全部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城市是昆明、贵阳、重庆、太原。
3.以下城市因边境贸易发展形成的是( )
A.丹东 B.杭州
C.乌鲁木齐 D.拉萨
【答案】A
解析:边境贸易,应该是位于边境地区的,只有丹东,其他三个都位于内地或沿海。4.下图中从自然条件考虑,最可能发展为港口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城市要想发展成港口,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水域要宽阔水深,二是要避风。综合两个要素①最适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区位分析
(1)试分析A、B、C、D四个城市中形成较早的是哪些城市?为什么?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试分析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4)试分析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答案】(1)B地处于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于河口,所以B、C两地的水源和交通条件更为优越;B地处于平原,C地处于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A地为沙漠,水源不足,D地处于山麓地带,地势狭窄。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 (2)A、C两城市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和铁资源,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矿产资源丰富。 (3)A城市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使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4)E附近是风景名胜地,所以旅游是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
【特别提醒】
1.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城市的区位条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分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则要注意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找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2.同种类型用地相对集中的原因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例如,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部分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路口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服务业,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除商业用地外,工业、住宅等用地往往也具有集聚的特点。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区位是( )
A.河口位置 B.河流沿岸
C.渡口位置 D.河流的发源地
【答案】D
解析:河流对城市的发展极为有利,主要是因为河流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淡水,而河流的发源地没有提供便利交通的功能。教材第26页 图2-1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解读说明:图中显示的是纽约市,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源,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不仅能为纽约带来充足的水源,更能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一方面,能利用哈得孙河流发展内河航运;另一方面,能对外发展海运。这里地处哈得孙河流的下游,地势低平,有多种运输方式相连。这些都为纽约市的形成、发展壮大及成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教材第27页 活动探究
提示:1.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在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中纬度地带,气温、降水条件适中,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
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业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区域。在山区,特别是深山区,受地势的影响,气温的垂直变化较大,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都不利于城市区位的选择,因此,山区的城市一般都沿河谷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海口市位于20°N,110°E附近,地处海南岛的北部,横跨南渡江东西两岸,隔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面向海洋,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南渡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武汉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会的中心,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集铁路、公路、航空等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教材第28页 活动探究
提示:1.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和人文地理区位两个方面。自然地理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人文地理区位包括交通运输、市场、地价、劳动力、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方面。
2.
3.日本地域狭小,平原面积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资源贫乏,是个资源小国,发展工业的原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且多优良港湾,所以工业沿海分布,经济发达,主要城市均沿海分布。
三、教材第29~30页 活动探究
提示:商业用地: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的外围;工业用地: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政府往往是土地的支配者,在法律上它可以强行收购和征用所需要的土地,所以市政用地一般不考虑租金问题,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三种类型。其中居住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而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用地类型,如行政用地、文化用地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城市用地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分散布局。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辽宁省凌源市期末)读“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表示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2.图示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住宅区内—人口众多 B.位于市中心—市场广阔
C.接近货源地—运费低 D.位于海滨城市—交通便利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图为“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示意图”,该路段非常繁华,两边多有商厦,人口流动量大,主要是以步行交通为主的商业街,因此该功能区为商业区,B项正确。第2题,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主要是市场最优原则,市中心交通密集,人口流动量大,消费人群大,市场广阔;位于住宅区内的商业区,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购买;商业区接近货源地,主要是该地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货源充足;商业区位于海滨城市,主要是由于该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期末)截至2019年2月,武汉地铁运营线路318 km,日均客运量约300万来次。下图示意武汉市某一区域地铁不同时段的平均客运量。据此,完成第3~4题。
3.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重化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
4.白天该区域人员以( )
A.蓝领工人居多 B.白领职员居多
C.外地游客居多 D.本地居民居多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8:00和18:00属于上下班时间,上班时间进入本区客运量远大于离开本区的客运量,下班时间恰好相反,说明本区最可能为商业区。第4题,结合材料分析,“白领”阶层一般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蓝领”阶层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结合上题,该地为中心商务区,白天上班人员文化素质较高,应为白领职员居多,B项正确;外地游客主要集中在景区;本地居民一般位于居住区。
(2019年河南省六市联考)“短视频”是指时长在一分钟内、用户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的视频形式。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全民热捧的传播方式,不少“网红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了城市形象的优化。下图是“某短视频APP统计2016~2018年国内某市市中心短视频上传量分布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地形 B.地形、交通
C.交通、河流 D.资源、地形
6.下列短视频的内容,最不可能出现在该市的是( )
A.地铁在高架桥上跨江而过
B.高楼俯拍的建筑物错落有致
C.汽车在山岭隧道中穿梭
D.公交站周围布满了共享单车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据图可知,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多沿河流分布,且据等高线可知,多沿地势较低的地区分布,而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代表城市的中心,因此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地形。第6题,据材料可知,不少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城市形象的优化,因此,短视频应为城市积极发展的一面。公交站周围布满了共享单车,可能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不属于城市积极发展的一面,是“城市病”的表现。
二、综合题
7.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3)分析郑州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做出评价。
【答案】(1)郑州 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2)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主要沿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分布。沿铁路干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课件59张PPT。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1)类型:?______区、居住区、?________________区、工业区、?___________区、风景游览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文化因素、?___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状况等。商业 市政与公共服务 交通与仓储 城市绿地 特殊功能区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CBD 核心地区 服务 贸易 高层 便捷 用地结构 商业网点 房地产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皇权 等级制度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界线吗?举例说明。
【答案】没有明确界线。如住宅区内部常有商店、医院、幼儿园、银行等,只是用地面积要比住宅用地面积小得多。在中小城市各功能区往往交错布局,以方便人们生活为准则。功能布局 等级 职能 六边 规模 服务 服务 服务范围 圆 六边 中心地 城镇 反 小 多 商业 交通运输 少 大 多 远 门槛人口 服务范围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谁?其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于1933年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被认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中心地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它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而且K值(表示中心地服务的地理范围)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2.在M、P、Q三处中,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的是( )
A.M B.P
C.Q D.P和Q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呈扇形分布,应该为扇形模式。第2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M处距离火车站近,Q处距飞机场近,受噪声影响大,不适宜建高级住宅区;P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段,水质好,临近旅游景区,风景秀丽,离火车站和飞机场较远,噪声少,适宜建高级住宅区,B项正确。
读下面“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图”,回答第3~4题。3.有关李军购物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选择A中心地 B.一定选择B中心地
C.一般选择A中心地 D.一般选择B中心地
4.下列关于中心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等级的中心地所提供的职能类别完全相同
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职能相同
C.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可作为中心地但乡村不可能成为中心地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李军家到A中心地相对较近。第4题,等级不同的中心地提供的职能是不一样的,高级中心地比低级中心地职能更多。乡村和城市一样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也可以成为中心地。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下面“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城市功能分区
(1)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2)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思维导图】
【答案】(1)C (2)D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其位置(2019年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据此,完成第1~2题。
1.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 )
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
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
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
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2.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居住,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要大量建设的是( )
A.综合性商厦 B.幼儿园
C.大型医院 D.公安分局【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功能区的分布分析,北部集中居住区,附近应设置服务型中心,商业需要靠近最大消费人群,因此图中商务区应布局在距离居民区最近的南北轴最北部;行政中心为方便服务,也需要靠近居民,所以其次是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应布局在市民广场两侧,确保最大范围的服务于城市;科技中心应位于较为僻静且靠近大学园区的南北轴最南部。第2题,大量人口的迁入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综合性商厦、大型医院和公安分局的服务等级都较高,服务范围大,无须大量建设,而幼儿园服务等级较低,服务范围较小,需要大量修建来满足新迁入幼儿的入学需求。解析:第1题,大型仓储式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需要便利的交通,甲处离城区较远,地价较低,且临近铁路和公路,交通便利;而乙处距城近,地价高;丙处和丁处的交通条件不如甲处。第2题,M住宅区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有城市主要干道经过,方面人们出行,所以对居民的吸引力较大;而临近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不利于居民居住。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不是其吸引力。读下面“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a—商业、b—工业、c—住宅
B.a—住宅、b—工业、c—商业
C.a—商业、b—住宅、c—工业
D.a—工业、b—商业、c—住宅
(2)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思维导图】
【答案】(1)C (2)B (3)C1.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1)距离市中心远近
城市地价随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2)交通通达度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因素分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所示:
常见地租曲线及判读方法
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常见类型如下图所示:
地租等值线图 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期末)读“我国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数值a>b>c>d,完成第1~2题。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甲地近地面风向可能是( )
A.偏南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西南一线交通通达度较好
B.甲地地价高于乙地
C.乙处可能为农业区
D.丙处可能为卫星城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分布可判断图中a地区为市中心;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甲地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区,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大体为偏东风。第2题,在东北—西南一线,等地租线向数值降低的方向弯曲,说明当地地租较两侧高,可能因交通通达度更好造成;而乙地地租高于数值c,小于b,所以甲地地价低于乙地;乙处因地价较高,不可能为农业区;丙处位于该城市范围内,不是卫星城。读下图,回答(1)~(2)题。 利用中心地理论解释城市等级体系(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具商店
B.甲—普通小卖部 乙—五星级宾馆 丙—家具商店
C.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D.甲—五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2)上图表明各级城市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D.重叠交错,同级交错【思维导图】
【答案】(1)B (2)A“中心地理论”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中心地(如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可结合图示解读: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示意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分布
在这个正六边形区域的中间是中心地,这个正六边形内所有的居民到这个中心地寻求服务是符合距离最近原则的。
2.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不交叉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所形成正六边形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但不管级别的高低,同一级别的正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3.不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嵌套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面积比低级中心地的要大,在每一个高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分布有低一级的中心地,低一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面积较小;在低一级中心地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又分布有更低一级的中心地,这一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服务范围更小。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级中心地。最后,整个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中心地体系,这个体系的数量如同一个金字塔,塔顶是最高级的中心地,个数最少,而构成塔基的是数量很大的最低级中心地。(2019年福建省宁德市期末质量检测)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些年来,上海正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关于图中上海大都市圈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范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都市圈各城市服务级别大致相同
B.苏州与无锡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C.上海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D.嘉兴的服务种类大大多于南通
2.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上海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 ②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 ③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 ④该都市圈内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上海大都市圈城市中最高级别为直辖市上海,其次为省会杭州,最低级别为省辖市和县,则图中城市级别不同,分为三级。据此,该都市圈各城市服务级别不同;苏州与无锡级别相同,二者的服务范围不交叉;上海作为直辖市,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嘉兴与南通城市级别相同,服务种类接近。第2题,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上海是直辖市且经济发达,其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但人口众多并不是形成大都市圈的主要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可以扩大区域的影响;该都市圈内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缺乏。一、教材第31页 活动探究
提示:1.建成区为郊区提供货物和服务,郊区为建成区提供一些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的需要。
2.郊区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景观,如粮食种植、蔬菜花卉种植及乳畜养殖等。3.
二、教材第35页 活动探究
提示:1.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呈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2.把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6个商业中心依序相连,构成的正六边形的中心地在天安门。中心地的级别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大。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第二章 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国最有可能是( )
A.中国 B.英国
C.印度 D.日本
2.1965年后,该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①城市人口减少 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③城市人口大规模向乡村迁移 ④城市化速度减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由2000年该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8.70%可以判断出,该国为发达国家,排除A、C项;由图可知,该国1947年城市化水平还较低,起步较晚,而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所以该国最有可能为日本。第2题,由图可知,1965年后,该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即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速度减缓,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一部分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但城市人口并没有减少。
(2019年河南省中原名校期末)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读图,完成第3~4题。
3.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C.农村空巢老年化减轻
D.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4.家乡的变化体现了当地处于城市化进程的( )
A.郊区城市化阶段 B.再城市化阶段
C.衰退期 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反映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对农村(流出地)的影响有:(有利)增大农村经济的总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农村的市场需求,提高农户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利)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流失;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加重;故B项正确,A、C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反映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故D项错误。第4题,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我国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范围不断向郊区扩展,我国大、中等城市正处在郊区城市化阶段,故A项正确。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冲刺)下图示意我国五个自治区的常住人口(左侧纵坐标)和城市化水平(右侧纵坐标),据图,完成第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是( )
A.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
B.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
C.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
D.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
6.甲自治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原因可能是( )
A.人口自然增长 B.外省人口迁入多
C.生态保护政策 D.乡村产业发展快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结合各自治区的位置、面积大小,可以得出西藏和宁夏的人口较少,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城市化水平最低。第6题,甲为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原因,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对城市人口数量影响小,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迁移人口较少。
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第7~8题。
7.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8.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我国城市化水平(4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从图中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城市化速度并不快。第8题,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与题干不符,我国东部城市化速度快于西部,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但大城市人口并未向乡村回流。
作为特征明显的组团式城市,山东省淄博市2012年度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4.84%,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以上(见下图),位列全省第三,而山东省的整体城镇化率却略低于全国水平。按照“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总体思路,形成了“全域淄博”的城镇化理念,建制镇由74个调整为59个,街道办事处由24个增加至29个,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主城区、中心城区次城区、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主干的“四个层级”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据此回答第9~11题。
9.图中a、b、c表示的城镇化率分别是( )
A.山东、淄博、中国 B.中国、淄博、山东
C.淄博、中国、山东 D.淄博、山东、中国
10.组团式的城市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1.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下图)”,推断到2020年,淄博市处于( )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④阶段
【答案】9.D 10.B 11.C
解析:第9题,山东省淄博市2012年度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4.84%,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以上,所以确定a表示淄博,全国城镇化率略高于山东省。第10题,组团式的城市能延长居民出行距离;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会弱化各区之间联系;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第11题,房地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先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而升高,到了一定的城市化水平阶段,又会下降。根据图示,2015年淄博市的城镇化率达到68%,城市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可能会开始下降。
二、综合题
12.(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化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江苏省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省区之一。尤其是江苏南部,受临近上海市的影响,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城市化快速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下图为“1978~2008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1)简述“苏南模式”中上海对苏南城市化发展的作用。
(2)据图指出1997年以后江苏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以及城市化面临的常见问题。
(3)江苏在城市化发展中用地严重不足,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上海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向临近的苏南地区转移部分工业;上海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为苏南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苏南地区工业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大量的乡村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转化为非农人口,从而促进了苏南城市化的发展。
(2)阶段:中期(郊区城市化阶段)。 问题: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社会治安压力大等。
(3)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适当提高地价,减少土地浪费;合理提高建筑物密度、高度等。
1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各题。
年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亿人
农村人口
/亿人
城市人
口比重/%
城市人口
/亿人
农村人口
/亿人
城市人
口比重/%
1920
1.1
5.6
16.4
1.5
10.7
12.3
1940
3.6
4.8
42.9
1.6
13.6
10.5
1960
4.8
6.1
44.0
3.6
15.6
18.8
1980
7.9
4.4
64.2
6.2
25.9
19.3
2000
11.1
4.4
71.6
20
24.4
45.0
(1)根据表中提供的相关数据,在下边的坐标系图中画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用实线绘制)和发展中国家(用虚线绘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曲线图。
(2)从你所绘制的折线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各自特点。
(3)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迁移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如下图:
(2)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较低;③城市化不合理(不平衡)。
(3)①城市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乡差别缩小。
课件39张PPT。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
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____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城市 总人口 用地规模 3.意义就业 城乡发展 产业结构 工业生产 科技创新 信息交流 扩散和渗透 生产生活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就是实现了城市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支柱 经济繁荣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成熟 边缘 大都市连绵带 低 不平衡 市中心区 虚假 卫星城 人居环境 城市人口 城市数量 城市化水平 城市不断提升 以人为核心 协调发展 融合发展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较慢,为什么城市化水平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虽然城市化速度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却较低。读下面“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回答第1~2题。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工业化进程 B.城市化进程
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
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大小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该图描述了某城市1978~1998年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这是城市化的表现。第2题,在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重要的标志。
读下面“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回答第3~4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 D.④时期
4.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③处斜率最大,即发展速度最快。第4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较西部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201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材料二 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变化。【思维导图】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2017年河北省邢台市月考)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目前,我国( )
A.城市化刚刚起步 B.城市化快速发展
C.城市化开始衰退 D.呈现快速逆城市化
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
A.城市化起步晚 B.城市环境质量好
C.城市化速度慢 D.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和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仍较低,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教材第37页 图2-13 世界城市化的推进
解读说明:注意对比图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和“城市化水平”两个柱状图。总体来看,“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和“城市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从图中应注意把握三层含义:一是“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增加速度明显快于“城市化水平”的速度;二是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造成。一、教材第39页 活动思考
提示: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作“钟摆式”运动。
2.不合理。原因:(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畸形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压力,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2)工业和城市的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3.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如果城市化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如果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教材第40页 活动探究
提示:1.见下表: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
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第二章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2016年盐城市调研)《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下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推测( )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2.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
C.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效应现象加剧
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由图文资料可确定A项正确。从图中可知第三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B项错误。C、D项无法据图推测。第2题,建筑面积扩大将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缩减,生物多样性减少,A项错误。因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上升气流强于周边地区,故降水量也略多,形成“雨岛效应”,B项错误。城市化将使城区人口、产业愈加集中,生活、生产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更多,吸收长波辐射能力加强,致使城区气温与周边地区差异加大,即“热岛效应”现象加剧,C项正确。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增加,致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从而加快地表径流汇集速度,D项错误。
(2017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等四校期末联考)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实景。据此,回答第3~5题。
3.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4.空中连廊系统( )
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 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5.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 )
A.城市化初期 B.城市化加速期
C.郊区城市化时期 D.再城市化时期
【答案】3.C 4.B 5.D
解析:第3题,空中连廊方便行人出行,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一般来说,建在行人多的地方,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所以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商业区。第4题,空中连廊系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利于行人行走,还能发展商业活动,不能改变城市功能分区,也没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没有增加道路,也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第5题,空中连廊创造了不受车辆干扰的人行空间,同时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市民提供遮风避雨、欣赏城市景观和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但是城市空中连廊的造价颇高,对城市景观及城市街道活力也造成一定影响。城市化初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受资金的影响,郊区城市化人口向郊区转移,城市人口减少,只有在再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多,资金充足,最有可能建设空中连廊。
(2019年江西省南康中学月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主干道不断拓宽,路面不断改造,干道中央隔离带和路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道中央隔离带由原来的钢筋栅栏隔离带逐渐被现在的绿色植物隔离带取代,路面也由原来的水平路面逐渐被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代替。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主干道隔离带和路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城市绿色植物隔离带适宜选择(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针叶林
7.现代城市干道路面多采用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这有利于( )
A.排除雨季路面积水 B.减少路面扬尘污染
C.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D.拓宽车辆行驶视野
【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多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不适宜种植, A、B项错误;高山针叶林多位于高山地带,它适应地势高、气温低的气候条件,城市地区地势较低,气温高,生长环境优越,高山针叶林如在此种植则生长速度加快,易成为优势树种,对本地树种造成入侵,D项错误;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项正确。第7题,城市路面扬尘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工厂企业排放的颗粒物质和行车过程中卷起的尘埃,路面倾斜对扬尘污染减弱作用较小,B项错误;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道路车辆多、行驶不畅等原因造成的, C项错误;车辆前行时行驶视野主要受前方障碍物的影响,而道路中间略微凸起并向两侧倾斜呈微斜面,对车辆行驶视野影响不大, D项错误;该城市位于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路面易积水,形成内涝,路面略微倾斜至雨水口, 利于排除雨季路面积水,A项正确。
(2019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质量调研)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第8~9题。
8.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减轻城市内涝 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④提供工业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公园中的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A.美化城市环境 B.增加下渗量
C.调节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城市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①正确。活水公园将雨水收集,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②正确。处理后进行合理利用,有利于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③正确。提供工业用水,不属于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④错误。第9题,公园中的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属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功能。
下表表示北京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第10~11题。
项目
X
Y
降水量/mm
67.0
644.5
径流总量/mm
405
267
地表径流/mm
337
96
地下径流/mm
68
171
蒸发量/mm
270
377.5
10.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
A.①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B.② Y表示郊外平原区,X表示城市中心区
C.③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D.④ X表示郊外平原区,X表示城市中心区
11.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答案】10.A 11.C
解析:第10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①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①。第11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
图1 1949~1978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图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有哪些?(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总趋势: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 主要特点: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
(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13.读下面“城市化过程演化模型图”,回答问题。
(1)比较城市区位优势时常用的地理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城市化速度太快而产生的“城市病”有哪些表现?
(3)城市周边地带进入城市化的要素和标志有哪些?
【答案】(1)地形 气候 河流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3)要素:随着大城市的扩张需求,产业、人口集聚,形成经济增长新区,促进城市化。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课件40张PPT。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高楼 道路 生活习惯 交通运输 信息 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下垫面 热岛效应 经济社会 富营养化 河网 环境生态 污染源 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用地 就业方式 自然 人工 分散 集聚 地方文化 传统文化 许多城市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为什么?
【答案】不是。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产业 工业 交通拥挤 地价房租昂贵 不太安定 逆城市化 房租地价便宜 卫星城 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质量 中心区 许多网友将北京首都戏称为“北京首堵”,这反映了城市化的何种问题?
【答案】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主导力量 辐射带动 农业人口 以人为本 人居环境 控制环境污染 现代化 读下面漫画,回答第1~2题。
1.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2.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极大化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
【答案】1.B 2.D
解析:图中小鸟满身灰尘与油渍,说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而城市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因此应分散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3.下列有关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正确的是( )
①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②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③控制环境污染,限制中心大城市的发展 ④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水平是手段,不是趋势。4.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答案】B
解析: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大量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累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读下面“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1)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城市化进程会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一问题被称为“城市__________效应”。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说出该城市的近地面风向。说明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③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扩大绿地面积 B.破墙透绿
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思维导图】
【答案】(1)将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水资源短缺,而且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将日趋严重。 (2)①热岛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②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 原因:多上升气流,城市上空的凝结核较多。 ③A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期末)“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据此,完成第1~2题。
1.“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B.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加大
C.劳务输出数量减少 D.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2.关于推进“就地城市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压缩耕地面积 B.加强教育培训
C.严格户籍制度 D.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就地城市化”是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它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故A项错误;“就地城市化”能减少人口进入城市,减轻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故B项错误;“就地城市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在原有的居住地完成城市化的转变,会减少当地的劳动力向外输出,故C项正确;“就地城市化”会减少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故D项错误。第2题,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压缩耕地面积不符合我国的农业基本国策, A项错误;加强教育培训,能够增强农村人口再就业的能力,利于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行发展生产,促进当地就业,利于推进“就地城市化”,故B项正确;“就地城市化”往往是自发形成的,不能通过严格户籍制度来限制人口迁移, 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就地城市化”的主体是当地农村人口,吸引外来人口居住不符合要求, D项错误。一、教材第41页 活动思考
提示:小汽车对个人来说改善了交通条件,提供了舒适的交通环境,但小汽车过多会造成交通阻塞,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小汽车低速行驶还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尾气污染。
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应当优先发展公共汽车和电车,这样可以减轻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现象。实行“公交优先”,公交车的大容量可以同时解决几十甚至上百人的交通问题,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社会效率,减少了交通阻塞现象,还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教材第43页 活动探究
提示:1.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①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大量侵占林地、耕地、湿地等土地资源;②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给就业、住房、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
2.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破坏植被、湿地和耕地面积,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产品产量减少,影响着城市居民生产生活。②盲目开发,会导致生产生活污染物大增,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下降。③盲目开发,会影响就业,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等。
3.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
三、教材第44页 活动探究
提示:1.2.略。
四、教材第45~46页 活动探究
提示:1.影响:直接影响移出地区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2.山区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下游城市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自然和人造景观和谐、生态意识浓厚的城市生态系统。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大城市在绿化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乔灌草藤合理配置。坚决制止破坏山体、乱砍滥伐、侵占绿地的违法行为。
五、教材第47页 活动探究
提示:1.议题一: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议题二:比较符合实际,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应把各自的城市展现出来,突出城市风貌。
2.图2-23是一种欧式风格建筑群,高大的楼房与自然的水面浑然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城市建筑规范、有计划,体现了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特点。图2-24的建筑风格不统一,现代的高楼与低矮的房屋交织分布,且杂乱无章,显得极不和谐。城市建筑随意性较大,说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