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寻找生物的家园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寻找生物的家园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7 10: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首课,本单元依据(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本科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借助剖析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基本事实,使学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敌对关,本课的教学内容从大处着眼,从具体现象入手,把地球生态这一比较复杂的概念化为一个个具体事例来研究。它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又可为本单元其它课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
2、能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3、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2、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3、了解生物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2、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三、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
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及生存环境的图片。
五、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这门课程已有三年的时间了,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科学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内容由来自于生活,掌握本课的知识对于生活经验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尊重个体差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六、教材处理:
本科一共有四页,可分为四部分:
(一)、了解生物和它的生存环境。
(二)、了解栖息地的含义。
(三)、探究一棵树上的生物。
(四)、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现在季节的原因,我认为探究一棵树上的生物这项活动现在开展不了。所以我计划分两节课来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第一、二、四部分的内容,第二课时再带领学生到室外探究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第二课时将会在六月份进行。我现在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七、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采用了“活动------点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看课件、教师提问、自主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展一系例的观察、比较等活动,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自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教师的引导,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
八、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揭示课题
1、播放Flash动画,(聆听鸟语)
提问:动听的声音总能勾起人许多的感触,说说你的感受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对动画的看后感受。
3、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对“家”生存环境的语言表达。
4、关于“家”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
5、课件播放地球生态环境的录像后随机出示一个填空题:
------------------是小鸟的家。
------------------是牛羊的家。
-------------------是鱼虾的家。
-------------------是花草的家。
-------------------是所有生物的家。
6、生完成填空后教师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
【这部分设计意图:动听的鸟语,自由的鸟儿,都会给学生传递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环境,从而引入对“家”这样的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的分析,初步建立环保意识。另外,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充分发挥了电教媒体的优势,使得课亦始,趣已生,并将学生寻书带进了只是大门的台阶前。】
(二)、寻找生物间的结对
1、过渡:生物指的就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他们生存的环境--------------家园是什么样子呢?在哪里呢?今天大家共同来找一找。
2、课件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图片,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学生仔细观看出示的图片,认识动物和地方,进行配对。
4、小组讨论这几种动物生存的环境及生存条件。
5、教师提问:(1)、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你能简单描述一下吗?
(2)、在这些环境中,除了我们看到的动物以外,还会有哪些动物呢?
(3)、在这几种动物的生存环境中,彼此能更改吗?为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
7、启发学生说说他们各自生存在这样环境中需要哪些条件吗/?
8、小组内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自由交流课外的生物间的结对例子。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1)对各种不同动物和其所生存的环境的结对,总结出不同动物各有生存的条件,然而虽各有不同,但都需要由非生物的支持,进一步建立环保意识。(2)此环节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动物的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非常了解,但他们可没有思考过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因此学生所叙述的理由,仅仅是基于原有的观察或生活经验,并不是根据观察或思考的结果。这就为开展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基础。(3)在小组讨论中得出: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生物种类以及许多生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为科学概念生物栖息地做好铺垫。】
(三)、寻找生物的栖息地
1、(课件出示4张风景图片)并提问:你觉得这几幅图美吗?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图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在课后的活动记录上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名称。
2、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探究: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活在这里?这些自然环境为这些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4、学生仔细看图,自主学习、交流。
5、小组探究说说这些动物依赖生存的条件。引出科学概念:生物栖息地。
6、学生诵读“生物的栖息地”。
【这部分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交流,提高以言表达能力。学生对栖息地的认识,不仅仅基于观察,还基与思考,基于经验和推理。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相互配合,使自己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四)、寻找生物间的关系
1、出示科学书P38页的几幅图片,
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他们生活在那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2、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他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样合作生存的?
3、学生合作学习、交流。
4、谈话:像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他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5、你还能举出一些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6、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们都是这种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关系?
7、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
提问:他们之间为什么成为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8、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9、你还能举出其他敌对关系的例子吗?
10、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不管是敌对关系还是合作关系都是我们生物的自然规律的体现,应当予以保护。
【这部分设计意图:(1)这部分内容紧承对栖息地的认识,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别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从而体会到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外,能够使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等整理加工,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生物间是怎么合作的解释。(2)从大处着眼,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录像),概括出同意栖息地的生物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然后,再一次从对具体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入手,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怎样合作和怎样敌对,使学生加深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理解。】
(五)、巩固应用
1、引导生观察:(非洲大草原)
出示思考题:(1)、图上有哪些动物?
(2)、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
(3)、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3、在提问: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他们是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4、学生自由交流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设计这道巩固练习是为了启发学生关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敌对关系的复杂性,又可以为本单元的后几课学习食物链做好了铺垫。另外,还可以教育学生要珍爱并善待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他们。】
(六)、教师小结:(1)、在寻找生物的家园中,大家有什么感想?
(2)、说说你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3)、师讲解:不难看出这些都与我们人类生活与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
为这也是我们生物共同的家园
【这部分设计意图:对所学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回忆知识及激起对环保的热潮。】
(七)、再次播放(聆听鸟语)
(八)、布置作业:实验册本课1、2、3、4题。
(九)、板书设计
1、寻找生物的家园
生物的栖息地
合作关系 敌对关系
【板书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中最凝聚、最集中的表现。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板书,既能够充分反映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又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