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
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节既是对之前学习的与遗传相关的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做了个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七年级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另外,社会上某些地区的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人类的性别决定和生男生女的比例学会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设计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复习 宝宝图片,为什么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有的是男孩,有的是女孩?男女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独立思考 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首先引导学生看男女染色体图谱找出不同,然后教师介绍染色体的发现过程。给出两个名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引导学生说出男女性染色体区别。师生共同总结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进一步推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进而得出男女生殖细胞的种类。 1、观察男、女染色体图谱找不同。 2、思考、讨论、总结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知识搭建知识平台。
二、拓展 双胞胎的性别和长相一定相同吗?介绍同学们都关心的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的问题。 思考,同桌讨论 介绍学生都关心的双胞胎的问题。
三、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1、生男生女的机会如何呢?从理论上验证完成42页遗传图解。自己动手试一试,引出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依据实验结果讲解相关问题。2、在知道了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女性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得到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果后。 1、自己动手完成模拟实验并记录、汇报实验结果 2、写出生男生女遗传图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出生男生女机会相等的规律,认同男女性别比例。
四、拓展延伸 1、社会上有些人认为生男生女是由妇女造成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2、性别选择的后果 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男女性别比是105.2(女性为100)。格尔木121.27:100青海省107.4:100你能尝试说出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吗? 思考、讨论、分析、回答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五、小结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 染色体 2、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3、人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 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对知识巩固记忆
板书设计
人的性别遗传
染色体
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生殖细胞 受精卵 性别
男 X XX 女
Y
女 X _ XY 男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复习、图片和生活场景引入新课,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安排学生观察整理后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了男女跟性染色体有关,在此基础上加了练习巩固知识,同时适当渗透了思想教育,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确存在着神秘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虽然大多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初步知道了生男生女的责任并不在母亲,但更渴望从理论上弄清楚生男生女的道理。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游戏式的模拟探究实验,既使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又能让学生寓乐于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揭开性别遗传的奥秘。
男:22对常+XY
男:XY
体细胞
1对性染色体
女:22对常+XX
女:XX
22对常染色体
男:22条常+X或22条常+Y
生殖细胞
女:22条常+X